东宫的事,暂勿对外声张。
"
乾清宫偏殿内,沉默不语多时的朱元璋终是抬头,朝着随行至此的凉国公蓝玉叮嘱道。
如今帝国太子新丧,储君空悬,国本动荡,朝中正是人心惶惶的时候,些许风吹草动或许都会引发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变动。
而且关于如何处理朱允炆的问题,他还需要斟酌一段时间。
最起码,要等到西安秦王府和山西晋王府的具体消息传回,他才能做出具体的惩处。
在此之前,还是暂且维持现状为妙。
更何况作为白手起家的开国之君,他对于未来储君的人选,无疑拥有近乎于严苛的要求。
除却前几日刚刚病逝的"
嫡长子"
朱标之外,余下的子嗣当中,无论是军功彪悍的晋王朱棡,还是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亦或者在朝中颇有名望的周王,身上均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难以扛起重任。
如今表里不一的朱允炆虽是暂且退出了"
皇位"
的竞争,诏狱中的那人也得老四颇为"
推崇"
,但并不代表着那混不吝的老四便能"
喜从天降"
。
毕竟,谁又能保证,在诏狱里侃侃而谈的曹爽,不是老四提前安排的"
内应"
,而他们之间的谈话也是刻意为之。
事关皇权,人心从来都经不起推敲,哪怕是父子之间。
想到这里,生性敏感多疑的洪武大帝便忍不住眯起了眼睛,询问道:"
那人的身份,可查明了?"
"
回陛下,"
闻言,凉国公蓝玉忙是快走了几步,坚毅的面容上涌现了些许诧异:"
那诏狱中的狂士名为曹爽,父祖本为山东人氏,后因躲避战乱,迁徙至南京。
"
"
几年前,曹爽屡试不中,此后常有狂妄之语,直至半个月前在酒后妄议国政,被押入锦衣卫诏狱。
"
闻听此话,朱元璋眼中的猜疑有所消减,但仍不忘追问了一句:"
那人说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