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友似乎对曹国公颇有微词?"
闻听耳畔旁响起的声音,正沉浸在李景隆在历史上一系列"
骚操作"
而不能自拔的曹爽顿时陷入了恍惚之中。
他对李景隆何止是颇有微词?
如若紫禁城中的洪武大帝知晓李景隆在其撒手人寰之后的做所作为,怕是都能从"
孝陵"
中气得重新坐起来。
按理来说,李景隆作为朱允炆钦点的"
北伐大将"
,面对着兵力远不如自己的燕王朱棣,就算早已"
人在曹营,心在汉"
,但多多少少也得像模像样的打几仗,意思意思吧?
但李景隆却是人狠话不多,演都不演了!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直接葬送了南京朝廷数十万精锐,使得攻守形势逆转,南京朝廷再难组织起大规模的军事征讨。
"
老先生,"
晃了晃头,暂且将万千思绪搁置于脑后,曹爽转而朝着眼前的"
刘三吾"
询问道:"
假如啊,我是说假如。
"
"
假如陛下将皇长孙立为储君,而皇长孙来日又有意削藩,你觉得皇长孙会以谁为帅?讨伐不甘心坐以待毙的宗室藩王?"
也许是眼前曹爽的表情过于严肃,也或者是曹爽过往的言行已然取得了朱元璋的信任,骤然听闻此等"
大逆不道"
的言论,朱元璋内心居然并无太多波澜,反倒是开始认真思考起曹爽的问题。
按照他最初的计划,一旦将允炆那孩子立为"
太孙"
,便会着手铲除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凉国公蓝玉这等功勋彪悍的"
外戚"
,以抹除这些武勋对储君的威胁。
届时,朝中本就所剩不多的武勋们便会愈发凋零,能够留给朱允炆所用的,估摸着便是一向不争不抢,对朝廷忠心耿耿的长兴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等人。
至于年轻些的,倒是还有中山王徐达的长子徐辉祖,开平王常遇春的次子常升,以及曹国公李景隆等人。
倘若到时候地方上真的有藩王拥兵自重,妄图凭借一己之力对抗朝廷,允炆那孩子或许会以耿炳文,武定侯等人为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