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校长您今天怎么大驾光临,有空来我这小书店了。”
书店老板问的是周锦昌,眼睛却看着旁边气质出尘一看就不普通的军装男人。
周锦昌道:“这小兄弟是来选翻译员的,翻译内容涉及生僻词句和保密工作,需要快且出错率低。
最重要的是,不能是从国外回来的,所以我来看看你这里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快?得多快?”
书店老板询问。
“最好是,对方刚说完就能够完整翻译。”
陆为之道。
“这,这要求也太高了吧……咱们国家接触外语才多久,学会走的都少,何况是学会跑的,我这里的翻译员大多数是学生,翻译一篇文章,怎么着也要抱一本字典回去啃个两三天的。”
书店老板觉得不切实际。
中公的保密工作,要快要好,有那能力,那就不是翻译员,而是翻译了,翻译比翻译员的工资可高不少,都是按时计算,大多数是留洋回来的。
哪里那么好找!
“没事,我们再去报社问问。”
周锦昌也不气馁,为陆为之重新推荐。
*
姜娆见书店老板和客人交流,也没太注意,客人离开后,老板进来取了一篇稿子递给她。
“我们的主要工作不是要看懂,而是要翻译,把国外的书籍文献,翻译成汉语,师以夷之长以制夷,让国内多多学习。
这一篇字数多些,不免费,你翻译后给你算五块钱,但这不是正文,依然是考验。”
说完老板想起来,“如果错误率在20%以上,我可不结工资的!”
一篇文章哪怕翻译错一句话,都可能改变关键内容。
“好的。”
这就五块钱?
姜娆拿到内容脸色一喜,别看单词多,但翻译成中文其实不多。
“对了,不知道你这篇文章翻译需要多久?我最多给你,3天的时间!”
书店老板说完补充厄一句,3天时间已经很长了,如果翻译这么点东西都要等上十天半个月,那效率太低了。
“不用,我现在就能直接给你翻译,可以给我纸笔吗?”
姜娆扫了一眼。
这一篇不像是外国的任何名著,单词偏日常,但写的是乡下孩童的事,应该是一个懂英文的华人写的。
翻译这样的文章需要读懂后以自己的语言重新措辞,对姜娆来说很快。
这年头翻译用的是笔,在本子上工工整整的写下来,她小时候练过毛笔,字倒是不丑。
但她用惯电脑打字,现在要改用钢笔写出来,那些字突然就变得有点陌生。
她去旁边找了一本字典。
书店老板过来看的时候就觉得奇怪,她确实在翻字典,但翻的是汉语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