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找一本主角是李承乾的 > 第50章 鹞鹰(第1页)

第50章 鹞鹰(第1页)

年节诸王进京朝贺,长安城热闹不凡。

唐代在贞观时期,对诸王管束并不那么严格,从高宗之后,唐对藩王管束才逐渐严格起来,先是吴王恪冤案的刺激,高宗驾崩李唐宗室反武浪潮的兴起,女皇取李唐而代之,对仅存的李唐皇族防范更加严苛。

唐玄宗异地藩王突袭回京,最后经过一系列政治斗争登上九五之尊的宝座,是以李隆基对藩王的忌讳达到了唐朝的另一个巅峰。

安史之乱后,地方藩王借势生乱,唐朝统治者就更忌讳藩王,甚至连五服之内的宗室都算在内。

唐朝大厦倾覆,长安宗室被屠戮的惨状,堪称历代之最。

李世民在两仪殿设宴,宴请自己就藩的儿子,以及在唐初政治大清洗中活下来的,五服之内的宗室。

李承乾突然被迫参加饭局,只觉得头晕眼花,一千多年,这些叔伯兄弟,都忘得差不多了,敬酒的过来,一个个的又不自报家门,搞得他本人战战兢兢。

“太子殿下海量,两轮宴饮下来,臣弟等都有些头晕了,太子殿下却是半分醉意都没有。”

说话的这位……

李承乾想哭,大兄弟,你到底报个家门啊!

“三兄不知,太子殿下不吃酒,平日里出席宴会,都是以茶代酒。

就是父皇陛下敬的酒,他都不卖那个面子的。”

一声三兄,李承乾确定了此人身份,心下松了口气,从未想过李泰的挤兑还有这么顺耳的一天。

“让三弟见笑了,我自来身体就不怎么好,尊长教导不许贪杯,故以茶代酒。”

想到李恪的结局,李承乾不由得感慨,本来好好的做王爷,结果父亲立了李治为太子之后又抽风,来了一句:“吴王恪英果类我”

,还去和长孙无忌商议要不要以吴王恪取李治而代之。

高宗上位后的第一起冤案,就是吴王恪的谋反案。

此案长孙无忌主刀,李治那个腹黑程度,背后绝对有的李治推波助澜。

唐人对太宗皇帝的崇拜,加之父亲曾经对高宗皇帝能力的质疑,若是有心人撺掇吴王恪起兵,就拿太宗皇帝“吴王恪英果类我”

做借口起兵,后患无穷。

长孙无忌和李治对李恪开刀,就不单单是个人恩怨,更是一个防患于未然的政治事件。

从此案被清理的人员组成结构看,房遗爱、柴令武等人此前都是李泰心腹,因此案被丢出太庙的房玄龄,也是暗中支持李泰的贞观宰辅。

杀李恪,清理李泰遗留下来政治势力,报私仇的同时,为自己解决政治上的后顾之忧。

出身本来就敏感,还摊上个不靠谱的父亲,李承乾默默心疼了一把这位仁兄。

李恪不言,含笑又向李承乾敬酒,李承乾仍是以茶代酒应下。

朝野都说皇后病重,太子性情大变,起先他还不觉得,如今看来,所言不虚。

气质前后大相径庭,可谓天壤之别,他甚至都怀疑,眼前的太子被人调包了。

“这是臣临摹来的《兰亭序》,敬献父皇,贺父皇年节欢愉。”

李泰献礼,众人目光齐刷刷看向李承乾,照规矩,第一个献礼的应该是太子李承乾才对。

李承乾很社死,临时被拉过来参加应酬,他都忽略了,年节要给老板献礼。

拿不出东西让老板没面子,接下来面子里子尽失的就是他。

李泰道:“太子殿下,你该不会连这个都忘了吧?”

李承乾暗道:真是个聪明孩子,这都给看出来了!

“臣写了一篇策论做献礼,来的时候太急,忘记拿了,臣现在让人回去取。”

话音刚落,李承乾招手唤来宫人吩咐几句,心下暗暗庆幸,此前上朝经常听父亲说吸取隋亡教训,满朝文武劝谏,也很喜欢拿这个做借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