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到嘴边的话,李世民当即接过来,道:“当初讨论年号时,国舅提议天祐,中书令说天祐不好,看着像是把治理的责任推给上天,显示不出治理的决心。
规范商贸,管理外商,是朝廷治理的责任。
现在已经是贞观十三年,朕治理的决心未改,诸公却没了当初辅佐的初心。”
李承乾默默给皇帝点赞,这才是吵架,对方拿出与民争利道德绑架,解释就陷入被动了,直接绑架回去才是真理。
天佑?
李承乾听到这个年号,大脑有那么短暂的空白,这个年号似乎是大唐王朝最后一个年号,厉害了,这一波长孙无忌跳预言家。
萧瑀道:“几个商人而已,太子殿下言过其实了。”
李承乾轻笑,还是学之乎者也的人会吵架,皇帝的道德绑架不接,直接换个对象转移矛盾。
“萧侍郎,现在是陛下问话,你是不是先回君上的话?陛下问诸公,是否要将朝廷治理的责任,交给商贾?”
把朝廷治理的责任交给商贾,李世民险些没憋住笑,兔崽子胡搅蛮缠的本事,着实让他大开眼界。
大臣们反对设立市舶司和织造局,是因为一但朝廷插手接管,会损害到商贾背后世家大族的利益。
下放朝廷治理的权力给商贾,这于士农工商埋入骨子里的朝堂诸公而言,无异于将他们的脸面放在地上踩。
岑文本当即反驳:“朝廷治理的责任,怎么可以交给商贾,贻笑大方。”
李世民道:“朝廷治理的责任不能交给商贾,你们又不同意朝廷对商贾进行治理,那你们说,该怎么办?”
侯君集道:“臣觉得,保持现状就很好。”
李世民道:“侯卿的意思,还是要将朝廷治理的责任推给商贾,还是外商。”
侯君集闭麦,张公谨出列道:“一开始讨论的是设立市舶司和织造局,与民争利不合情理,太子殿下却扯到了朝廷治理的责任,还是继续说朝廷设市舶司和织造局与民争利的本源问题。”
李承乾道:“陛下设立市舶司和织造局的目的,是要规范对外商贸,管理外商在唐交易,这就是问题的本源。”
李世民接过李承乾的话茬子,继续道:“设立有司,对民众进行管理,就是朝廷治理的责任,也是问题的本源。
如果把朝廷的治理说成是与民争利,那么协同朝廷治理的诸公,你们的存在……”
皇帝说话点到为止,刚才反对的众人集体沉默。
一刀命中要害,李承乾暗叫刺激,还以为皇帝嘴毒是冲他一个人来的,结果皇帝是平等的创死所有人。
“中书令,朕看你久久不语,可是有了主意?”
房玄龄道:“诸公争论这许久,臣也在思考此事。
发现前人不曾发现的问题,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治理,治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朝廷治理的责任,不能推给商贾,故臣以为,当设立市舶司和织造局,同时还要立法,规范管理对外商贸以及外商的问题。”
马周道:“臣附议!
之前要做新预算,也说是没有先例,玄成公那句话说得好,没有先例就开创一个先例,若是可行,那就是造福后世的惯例。
他今日抱病,若是来了,也必定会赞成陛下此举。”
李承乾道:“臣也附议!”
理屈无力辩驳,众大臣哪怕心有不甘,也只能跟着一起附议。
李世民满意点头,武力也可以推行下去,可手段太过强势,朝野上下弥漫一股惴惴之气,并不适合治理,他还是倾向于大臣点头,君臣一同将政令逐步落实。
“陛下,太子殿下东宫只一个太子妃,不符合朝廷规制,皇后殿下逝世,陛下应当为太子殿下安排,绵延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