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仁的话音落下,报告厅内彻底炸开了锅!
“什么意思?罗贯中不是作者?他是总编辑?!”
“我听到了什么?元代的《三国志平话》?还有戏曲?这,这颠覆了我的认知!”
“他说的是真的吗?那我们从小读的《三国演义》到底是谁写的?”
“我的天!
这太震撼了!
他怎么敢说出来的!”
记者们更是疯狂了,各种长枪短炮对准了祝仁,闪光灯几乎要闪瞎人眼。
“祝先生!
您能详细解释一下您的观点吗?您有确凿的证据支持吗?”
“祝先生!
您这番言论是否意味着要重写文学史?您不担心引起巨大的学术争议吗?”
“祝先生!
您提到的罗贯中之后的再创作指的是什么?能具体说说吗?”
“祝先生!
您今天的言论会影响您后续的音乐创作吗?”
问题如同潮水般涌来,将祝仁团团围住。
台下的教授们也是一片哗然,交头接耳,争论不休。
他们需要回去查阅一下元代的相关史料,这个问题居然学界一直忽略了!
马校长也是额头见汗,他也没想到,原本只是想让祝仁简单分享几句,竟然会引爆如此一颗重磅炸弹!
“安静!
请大家安静一下!”
马校长连忙走上台,拿起话筒维持秩序,声音洪亮,“各位记者朋友,各位老师同学,请大家保持冷静!”
“祝仁先生,您今天的分享,角度新颖,论证虽然大胆,却也引人深思,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启发和冲击!”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朗声道:“祝仁先生刚才的发言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他提出的问题,无疑为我们研究古典文学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为了让大家能更系统、更深入地了解祝仁先生的研究成果,也为了促进学术交流与探讨,我在此,代表Z大,正式向祝仁先生发出邀请!”
“我们诚挚邀请祝仁先生担任Z中文系的客座教授!”
“并希望祝仁先生能在Z大开设一系列公开讲座,就【古典名著的文本流变与多元解读】这一主题,继续分享您的研究心得,将今天未完的话题,以及更多颠覆性的思考,与我们Z大的师生,乃至全社会共享!”
客座教授?!
开系列讲座?!
马校长这番话,无异于又投下了一颗炸弹!
这不仅是对祝仁观点的某种认可,更是给予了他一个极高的学术平台!
台下再次哗然!
记者们更是兴奋地按着快门,这绝对是今天最大的新闻点之一!
萧予薇站在台侧,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的微笑,马校长做的不错,这个决定,明智而有魄力。
祝仁转向马校长,微微欠身:“非常感谢马校长的厚爱和Z大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