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官员急得团团转,脸上满是慌乱,这么多人聚集,要是被皇上知道,肯定会给他们定个失职的罪名。
不少官员急得掉眼泪。
……
金銮殿上。
关于吴王的事,争论得不可开交。
总共有十七位大臣站出来,对老朱说,一定要严厉惩罚吴王朱允熥,否则的话,大明的法律就形同虚设,大明的面子也没了。
其中有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这些三品大官。
常升、徐辉祖他们看到这么多气势汹汹的大臣,心里那无力感直往上冒。
他们本来就处于劣势,加上几乎没人替吴王说话,朝堂上几乎是一边倒地主张惩罚吴王,甚至一些原本保持中立的大臣也开始表态,说要惩罚吴王。
他们最后只能唉声叹气,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那块免死金牌上。
可从头到尾,老朱对此事一点态度都没有表露,脸上的表情跟刚上朝时一样,十分平静。
朱允炆一直沉默不语,因为他就算再想除掉朱允熥,也不能在老朱面前表现出来。
且不说别的,光是这么些大臣一起弹劾,朱允熥这次算是栽定了。
正说着,金銮殿外匆匆跑进个小太监。
“陛下,大事不好啦!
应天府的百姓都聚集到皇城门口去了……”
哗!
这话一出,满朝文武都傻了。
这么多百姓聚在皇城门口,这是想干嘛?集体闹事?
巡防营的人呢?应天府的知府又在哪里?这些人都白吃饭的吗?
老朱的脸色终于有点变化了。
“百姓聚在那里是为什么?”
老朱坐直身子,轻轻问道。
“回陛下,百姓们是来给吴王求情的。
说吴王虽然杀了个户部官员,触犯了大明律法,但他是为保护灾民利益,不该受罚。”
“他们还写了份超大的万民书,红彤彤的,看着吓人得很!”
轰!
最后一句说完,满朝大臣全都震惊得眼珠子差点掉出来。
吴王居然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应天府的百姓不仅替他求情,还拿血写了万民书。
这……
他们的震惊已经无法用语言形容。
朱允炆心里一沉,他那不成器的弟弟在百姓心中的地位竟高到这个份上。
要是他遇到麻烦,应天府的百姓会这样做吗?
肯定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