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满珠习礼是带着一车土豆和几车六蒸六酿的烈性奶酒等土特产一起来的盛京,牛车晃晃悠悠的行在路上,眼瞧着距离原定的时间超出越来越多,他也半点不敢催赶,生怕把酒洒了。
带着土豆回盛京是平安的意思,不过他只说让满珠习礼带一筐来比较一下,在现代他总听说内蒙是土豆的主要产区,因为土质不同,种出来的土豆沙糯,在市场上极受欢迎。
农署这边也试种了土豆,秋季收获时同样是大丰收,看来来自美洲的作物在肥沃的黑土地和草原的沙土地上都能适应良好,至于两种不同的土质种出土豆的区别,就要去交给农事官们分辨了。
关外已经踏踏实实的入了冬,一切的农事活动都已经暂停,平安的丝织厂上个月也已经完工,卖番薯得来的钱不仅还了这一年来欠皇太极的账,还能再建十个厂子。
接下来就是要老老实实的再去学堂上一个多月的课,然后就等着过年了,骑射课因为天寒暂停,学堂里久违的凑齐了十分豪华的阵容。
平安仍旧和多铎满珠习礼坐在最后一排,只不过这次他不是学堂里最小的孩子了。
多尔衮带着古尼音布和满珠习礼的女儿阿其格一边一个,把他们的三人同桌又向外延伸了一倍。
豪格则领着长子齐正额坐在第一排,当年那个一进课堂就哇哇哭的小家伙如今也长大了,天天跟在平安后面叫叔叔,被一群小孩子围着,平安俨然成了孩子王。
还好去年再开春闱,科举入仕的先生们也进了学堂,范文程等人压力骤减,在万千期盼之下,终于要过年了。
·
临近年关,宫里的学堂快放假了,但盛京城的街头巷尾却流传开一则消息:听说朝廷要在民间开学堂了。
两个月前在四方城池的各个角落,不知被一位什么神秘人物买下来的府邸们早已经动工改建完成。
腊月初一,挂上了统一的「普惠学堂」的牌子。
盛京城一夜之间多出了四座学堂,不同于民间私塾,普惠学堂的门前贴着大字布告,盖着官印,是官府才能贴发的通告。
城东的赵三达上街采买黑炭,盛京冬季寒冷,今年犹甚,他两个月前在城外帮忙建了一座不知做什么的厂子,挣了些工钱。
手上有了钱,今年冬天又冷,炭火就费了些,快过年了,买来的黑炭不够,还需再买上两筐。
他的脚步驻足在街尾那座有些气派的大宅子前,刚才进去的那个人,好像是他的邻居方秀才。
这条街名叫平东街,街尾原本是一家做家具木工的铺子,两个月前不知怎么回事突然关了门,然后来了一些人里里外外的忙碌。
看样子是把铺子重新装潢了一下,又新添置了一些家具,时间并不太久,但那之后一直大门紧闭,迟迟没有再开业。
他不太认得字,只看见原本紧闭的大门已经敞开,上面多了一块横着的木匾,好像是比原本的铺名少了一个字。
旁边有一群人围着不知在做什么,他挤进人群,听见官府派下来读布告的人说:
「……普惠学堂不收钱,所有的人只要有空就可以来听,会教你们读书识字,每日辰时开门,戌时关门,里面还有热汤和炭火……」
赵三达还没听
完就被惊呆了,不收钱,还有炭火热水,天底下还有这种不花钱就可以读书的好事?
他挤在人群中向学堂里张望,这个什么学堂大门敞开,过了门廊是个小院子,就是原先做木工活
的地方,然后再进去些,屋门大敞。
确实能看见许多并排的桌案,不过里面空无一人,他正打算再往前挤挤,能看得更仔细些,突然察觉有人在拽他的衣摆。
低下头去,拽他衣服的人是个看起来大概六七岁的孩子,长得十分讨喜可爱。
人群拥挤,平安随便在外围找了一个人拽住,怂恿道:
「在外面怎么看得清楚,还是去里面近距离看看才能明白。」
他今日在学堂请了假,特意去范府拉上了范文程,一同来看普惠学堂开张的效果。
这孩子衣着打扮虽然着意低调了,但这布料看起来就贵,估计得是城中布庄里最贵的料子。
赵三达有些结巴,
「我、我不敢。」
平安「啧」了一声:
「有什么不敢的,看看而已,何况上学又不要你花钱,那里面还生着炭火,可暖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