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还有两年的时间给他和诸葛亮做知识的进一步累积,若乔琰临时有什么决定的变更,到时候再调整也不迟。
但她怎么想都觉得,让荀彧带着诸葛亮,让荀攸带着庞统,这两方若是打起擂台来,会是个相当有意思的场面。
而当以庞统为引子,发展出对荆襄士人的拉拢后,大概也会让她麾下的势力形成一部分洗牌。
不过她深知袁绍在对各方来路的士人争斗放任后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势必会对这种情况提前留意起来。
何况,在如今的局面下,她本人对大方略的决断随着一次次胜利被证明其正确性;这些士人有诸多除了战略之外的事情需要忙碌;她又足够年轻,还不需要让人担忧继承人局面——
争取其中一方势力的话语权反而是次要的事情。
将他们的对手击败、替自己谋划出一份战功来,才更加重要。
程昱对乔琰这种良性竞争的说法倒也认同。
内部的潜力股彼此竞争,擢升实力,在一致对外的时候才能成为对手的噩梦。
只是——
“这样一来,庞统是不是差了诸葛亮一个辈分了?”
毕竟荀攸是荀彧的侄子。
乔琰摆了摆手,“若非要这么说的话,给他们都加一门在慈明先生门下的诗经课好了。”
荀爽现在还在长安,但因他的金紫光禄大夫乃是个安排给他的虚职,不日就要启程前往乐平。
因荀爽自己也不想闲着,乔琰便跟他商定在乐平开设一门课程。
以荀爽在经学上的成就,他能开设的课程很多,但有些对这些乐平书院中的学子来说,学习的门槛还是稍微高了些。
而且最好不要和郑玄蔡邕的课程重合,这就能有效地减少这三位的授课时间和操劳程度。
经过她和荀爽之间的协商,这个课程最后被敲定为诗经。
荀爽在被董卓强行征调入司隶之前,还避世在汉滨的时候,曾经写下过一本著作,叫做《诗传》,也就是荀爽版本的对诗经的注解。
若非要说的话,荀爽在易经上的成就也尤其出挑,甚至在易经中引用了一部分阴阳家的理论来进行新框架的构建,但与他同在此地的毕竟还有个郑玄,也是个易学大家。
这种深入问题的钻研还是留给他们各自所带的弟子为好,不要强行让书院的学子今天听一套费氏易,明天听一套郑氏易。
乔琰也很难办的。
她怕下一次去乐平书院巡查的时候,会出现这两位老先生打起来的情况,到时候连拉偏架都不好拉。
诗经这种解析就要安全得多。
让庞统和诸葛亮还需要听荀爽的课程,也就算还有半个师徒之情了,若是真要一个师从荀攸一个师从荀彧,总归都是大家各论各的。
听乔琰这么说了,程昱也没什么好再提醒的。
他跟乔琰汇报了近日在春耕前的农户统计,亩田划定和农具授课,这才准备退下去。
只是他刚准备起身,就听乔琰让随从去喊“元封”过来一趟。
对于元封的真实身份,程昱也是知道的。
他深知乔琰目前并不打算直接揭穿田丰的身份,那么这个将人传唤过来显然不是要扒了他的伪装。
这么一想,就不免让人想给田丰掬一把同情泪了。
他想归这么想,还是直接坐了回来。
在对上乔琰玩味的目光后,程昱淡定地回道:“让我看看这位田元皓先生有没有可能成为我的同僚。”
乔琰觉得,他可能要在成为同僚之前先因为压力太大而跑路了,但也默认了程昱这个留下观望的选择。
好在田丰到底是在河北经历过大场面的,在他估摸着目前他的身份还未曾暴露后,在踏入乔琰的办公之所,听她称赞起自己的记录效率,只回道:“君侯谬赞了,我这只是听到什么写些什么而已,若是让我来说来写,大概也只能做个哑巴了。”
乔琰回道:“你这话就过于妄自菲薄了,能以这样的速度将信息记载下来且无有错漏之处,需要的可不只是落笔的速度,还得反应的速度不慢于说话之人。”
她捏着手中的记录纸张,丢出了-->>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