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他的两个死对头了,反正他也不顾及形象,当即就让史官把这句话记下了。并夹带私货地标注上项羽和冒顿的名字,指名道姓表示说的他俩。
史官:???
史官拒绝了,他们坚决不干这种虚假记载的事情。
刘邦循循善诱:
“这怎么能算虚假记载呢?你想想,项羽是不是喜欢细腰的美人虞姬?这句话没毛病吧?”
史官:……
“然后后半句,我不信冒顿那家伙一辈子没打过败仗。反正只要他打过了,夜里逃跑过,那这句就是真的。”
史官:……
“所以朕只是把两个无关的事情拼在了一起,朕又没说它们两个之间有因果关系,不算虚假记载。”
史官:……
满朝叹为观止:论无耻还得是你啊,陛下!后世的那些稀奇古怪的流言蜚语,就是这么传出来的吧?
汉初史官和皇帝正在极限拉扯,双方都想说服对方,一时半会儿还出不了结果。222听了一耳朵热闹,但这不影响它继续往下盘点。
【说完单于,我们再说说皇帝。有一句叫做:后宫佳丽三千人,铁杵磨成绣花针。希望与君共勉。】3
皇帝们:?
皇帝们:是我们想的那个意思吗?!
白居易冷呵一声,对此没有任何表示。
他就知道,他的《长恨歌》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次出场。
倒是李白叹为观止:
“后人可真会编故事。”
他从来没碰见过磨针的老婆婆,而且就算碰见了大概也不会感叹对方的持之以恒,只会觉得这人是不是年纪大了开始痴傻了。
先不说铁杵能不能磨成针,就算能,这么磨也太浪费了铁了。
要知道古代铁可是稀缺资源,每家每户拥有铁器数量都是有规定的。
不过没有人把重点放在故事上,大家都在讨论这句混搭诗是什么意思。
“没看懂。”
纯洁的人一头雾水。
“我也没看懂。”
老司机假装自己一头雾水。
于是天下大同的和谐世界就这么达成了。
不等没懂的人想通,说书人已经进入了下一段。
【你们以为这就完了吗?不是的,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最后再给大家分享一句,据说这句的前后半句都是同一人所作,虽然这个传闻的可信度不高。】1
【它就是:老夫聊发少年狂,一树梨花压海棠。】4
看完注解的苏轼:…………
苏轼的心声震耳欲聋——这两句话是能随便乱搭配的吗?说书人你不要脸老夫还要啊!
还有,后半句真不是他写的!
他现在没写过这首诗!以后也坚决不会去写!
所以后人为什么要说这首诗是他写的?
“一树梨花压海棠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