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670章 事情搞大了(第2页)

第670章 事情搞大了(第2页)

轮到孙永富的时候,孙永富眼睛都醉得睁不开了,握笔的手不住抖,根本写不了字。

何水生不耐烦,拿起割鱼线的电工刀在自己拇指上划了一条小口,将血抹亲家手指上,盖了指纹。

一台大酒喝到半夜方散。

次日早晨六点,二人就醒了,老年人瞌睡少,那也是没有办法。

他们就在村子里散步,孙永富记起昨夜的情形,失惊:“老何,我感觉事情有点不对。咱们本来是到这里来包水库,自己随便养点鱼儿钓着玩的。养上一年,让鱼贩子来把鱼捉了卖掉就万事大吉。你可好,竟然要弄冷水鱼养殖场,还养虹鳟和鲟鱼,问题是咱们会养吗?这么贵的鱼,估计要用高科技了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何水生:“老孙,这事也简单,不懂就学嘛。咱们回北京后,让朝阳联系一下这方面的专家,请他们来指导就是。管理什么的,请人就是,难道还能让咱们做老板的亲力亲为?”

“老孙,我跟你说,虹鳟钓起来有意思得很。你不是喜欢路亚吗?”

“是的,我最喜欢路亚钓,不过,基本上都是空军。”孙永富点头。

何水生:“等虹鳟养起来,你爱怎么玩就怎么玩。”

“不是,包水库养鱼自己玩是好主意,单总花费也不多,几千块就能弄好。”孙永富忧心忡忡:“可你现在这架势,又是亭台楼阁,又是弄成公园,那是要大干一场。看架势没有几万块下不来,说不定更多。”

何水生:“不就是钱吗,算不得什么。你我私房钱一两万还是拿得出来的,实在不行,问孩子们要点。朝阳和情情在东京那边赚了不少,据说都好几千万上亿了,就算咱们再这里投进去十来万,也不过是九牛一毛。”

孙永富:“孩子们的钱是他们自己赚的,咱们瞎糟蹋是不对的。”

何水生嗤之以鼻:“你也就这点见识,谁说是糟蹋钱,依我看来,这个项目是极好的,说不定还能赚很多。我跟你说,在咱们浙江,这些年就有不少个体户在养鳗鱼。”

鳗鱼在小日子非常受欢迎,鳗鱼饭是那边最喜欢的美食。不过,这种鱼没办法人工育种。于是,渔民每年都会去马里亚纳海沟那边捕捉幼苗,带回养殖场养成后,出口东京大阪,几年下来,就创造了一大批千万富翁,这比办工厂赚多了。

改革开放十年,沿海地区百万富翁很常见,现在更是出现千万大佬。那边又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十万不算富,百万才起步,千万才是富。

何水生笑道:“老孙,你以为我昨天是张口乱说吗?其实,我对这个项目是关注已久了,家父以前就是富商,我从小受到熏陶,基本的商业眼光还是有的。这个养殖场弄好,退一万步说,就算不赚钱,就算每年扔进去几万块又算得了什么呢?这里山清水秀,大热天又凉快的很。以后咱们每年带着老婆孩子和孙女过来住几天不美吗?”

孙永富抓抓头:“这里却是不错,挺凉快的,昨天晚上我就睡得不错。”

何水生:“好了,虹鳟和路亚钓的事情说完,我再说说鲟鱼。那鱼大得很,成年后,有三百多斤重。老孙,你难道不想钓钓这样大大鱼?”

“多少?”孙永富骇然,自言自语:“三百多斤的鱼,那钓起来得多过瘾啊,干,这件事咱们干了。”

不过,他还是有点担心:“老何,你我都是退休老人了,现在创业,是不是晚了点,身体受得了吗?”

确实,二人都六十来岁,黄土都埋到胸口,再折腾就怕精力不济。

何水生笑骂:“胡说八道,怎么就晚了,甘罗十二拜相,姜子牙八十出山。我看新闻报道,你们四川的着名个体户杨义中,就是杨百万,一九一四年生人,他都七十二岁的人,现在不也在卖蚊帐,不也在工作?至于身体,老孙,你是不是不行了?”

孙永富吃不了他激,骂道:“放你的狗臭屁,我现在能吃能睡,能挑两百斤的担子,什么活儿干不了。这事我干了,咱也当一回资本家。”

其实,只要有钱,养殖场办起来挺容易的。其中最大的难点是技术上的,虹鳟和鲟鱼的育苗和养殖需要技术。

二人正琢磨着赶回京城,让孙朝阳联络一下那方面的专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不想,吃过午饭,正要开车离开,郝真信就急冲冲跑过来说,县长要见见他们。

孙永富一辈子见过最大的官是砖瓦厂的书记和厂长,一听说县长要见他们,有点畏惧。

但何水生却是见多识广的,去了县城,见到县长后,落落大方侃侃而谈,一派江浙儒商风采。

说来也巧,县长以前竟然是学水产养殖专业的,他大学的导师的研究方向是草鱼养殖。来顺义后,一直琢磨着怎么发展养殖业,带领县里老百姓致富。

一大早听到公社打电话过来汇报有人来投资,立即让把人请进城去。

听说孙何二人这个担心,他笑道,导师现在正有意引进国外鱼种,以后可以在这里搞个实习基地研究所什么的,所以,技术上可以得到保障,就是资金方面……

何水生点头:“资金上你们可以放心,我们先期可以投入十万块,如果不够,后续陆续增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