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这边的活儿是暖气管线铺设,马上就是盛夏,暖气还用不上,但到冬天如果还弄不好,可是要冻死人的。
守了片刻,就有暖气公司那边的人过来,还是一个领导带队。领导和孙朝阳见过几次面,彼此也熟悉。今日却是奇怪,领导竟然主动请孙朝阳吃饭,有点鸿门宴的味道。
酒过三巡,那人才提出能不能租杂志社的一个门市做点小生意。她老婆没有工作,想开一家店,卖点烟酒日杂。
孙朝阳点头说,你消息倒是灵通,单位门市正在招租,一切按照流程走吧,问题不大。
工头听两人说起这事,也动心,道,他也想弄一个卖点标准件,比如螺丝、螺帽、三通、直接、堵头、弯头、水管什么的。
孙朝阳笑着道,你天天吼穷,哪里还有钱开店。工头说,孙副总你不是刚给了我一万块钱吗,用来搞这笔生意正好。
孙三石同志色变:“那钱是给你用来结工人工资的,如果挪用了,你要如何交代?”
工头:“我知道的,知道怎么处理。”
“管你的,反正别闹出事来。”孙朝阳又对二人笑道:“单位的门市都要租出去,你们申请一下,把租金交上来就成。”
就在一年前,有正式单位的人一说起经商还满面不屑,觉得这是没有工作走投无路的无业游民逼不得已才干的事情,你让他干个体户,还真有点丢脸的意思。但现在,大伙儿都大大方方说要练摊,要赚钱。
原因很简单,物价越来越高,而大伙儿每个月那点工资也买不了几件东西,不想办法多挣点,瞬间就会陷入赤贫的窘境。
形势比人强。
改革开放十年,思想观念的转变,就这么润物细无声地发生。
次日上午孙朝阳去上班,他喜欢热闹,喜欢人多,喜欢工作。
工头和那个暖气公司的领导动作也快,一大早就过来看门市。齐娜和齐红霞两姐妹的门市已经打开了,孙朝阳走过去问生意怎么样。
齐红霞闷闷不乐:“还是没有卖出去一双鞋。”
孙朝阳好奇:“怎么了,我看你这里的鞋子挺好的。”
齐红霞道:“鞋子是挺高级的,就是太贵。虽然说涨了工资,但像我们这样的普通职工,一个月才八十来块。一双鞋就得三百多,四个月不吃不喝也买不起。北京布鞋,还有商场里的凉鞋才几块钱一双,不一样穿?”
毕竟是个二十出头的小姑娘,沉不住气,说着话,面上带着丧气。
齐娜却还冷静:“孙朝阳,谢谢你的关心,我们会努力的。”
齐红霞守了两天,心中憋屈:“努力又能有什么用,努力又不能把顾客拉进店,把人口袋里的钱掏出来。”
齐娜:“红霞,你对孙朝阳要有礼貌。”
孙朝阳安慰她们:“一双鞋子三百多块是挺贵的,但去年流行的皮夹克皮大衣,一件就得七八百块,不更贵,一样卖得很好。消费观念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慢慢地大家都会接受旅游鞋的。别急,别急,你们自己先得精神起来。”
其实,对于齐娜的鞋店,孙朝阳个人倒是挺有信心的。表面上看,在大家都几十块钱一个月的时候,三百多一双的鞋是比较过分,但别忘了,明年就是价格闯关。
物价开始了急剧上涨,钱就不是钱,几百块一双的鞋子也算不得什么了。
上了楼,下面的齐娜和齐红霞又开始放起音乐吸引顾客。
前番她们放费翔,把磁带搞坏了,又放流行歌曲,结果被街道的红袖箍老太太逮住,说这是精神污染。齐红霞赌气,直接放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