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生命永恒之西沙拯救 > 附录 强迫概述(第1页)

附录 强迫概述(第1页)

强迫症是精神心理疾病中痛苦程度比较高的一种。而且疗效相对较差。

一般地,焦虑障碍,抑郁障碍,首次药物系统治疗时间往往一到两年,治疗目标是完全消除症状,得以彻底治愈。

而强迫症,首次治疗时间多推荐超过三年,而且治疗要求是降低强迫症状的痛苦程度和症状发生时间,低于百分之五十。

以下引用自百度百科的内容,简单介绍该病。

一、强迫症概述

强迫症,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病因主要涵盖人格特质、遗传和心理环境等。家族聚集现象显着,患者的父母、同胞、子女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4倍。世界范围内终生患病率约为0。8%-3。0%,在中国为1。63%。发病率在女性中稍高,常见病发年龄为20岁,约有23患者症状在25岁前出现。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是反复出现在脑海里的某些不需要的或闯入性的想法、怀疑、或冲动等,患者知道这些是无意义的,但无法摆脱,因而苦恼和焦虑。强迫行为指重复的行为或心理活动,可能会导致社会功能丧失。强迫症并非传染病,没有传染性。

治疗方面,强迫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其中,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药物治疗中,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目前的首选治疗药物,心理治疗中的认知行为治疗对改善强迫症症状有良好疗效。虽然治疗方法因人而异,但所有治疗都需要定期观察随访进行。

强迫症是一种慢性病,容易反复发作,病程较长。进展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和治疗强迫症,研究人员仍在研究相关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精神分析治疗甚至手术治疗是否有助于治疗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种多维度、多因素疾病,人格特质、遗传因素、心理环境等因素均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

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

强迫症与遗传的关系密切,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强迫症患者的父母、同胞、子女具有较高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4倍;同卵双胞胎的同时患病的几率高达65%~85%,而异卵双胞胎则为15%~45%。

神经生物学基础

强迫症患者有特定的神经解剖学基础,其眶额皮质-纹状体-丘脑环路发生病变,表现出强迫性思维。此外,强迫症的发生还与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和谷氨酸这三种神经递质的功能异常有关。

人格特质

研究发现,约23的强迫症患者病前就有强迫性人格,通常表现为:做事要求完美无缺,按部就班,墨守成规,有条不紊;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难以通融,固执而灵活性差;常有不安全感,为人处事唯恐发生疏忽或差错,经常检查或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拘泥细节,甚至生活琐事也要程序化。

诱发因素

负性情绪与生活事件

负性情绪与生活事件常常是强迫症发病的导火索,如生活环境的变迁,人际关系不佳,责任加重,家庭不和、亲人逝世和突然的惊吓等。

压力

压力使人容易恐惧、焦虑,强迫自己做某些固定事物,比如固定思维、行为模式来缓冲压力。

强迫症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严重程度差异很大。一些患者可能仅表现为每天会花1~3小时实施重复行为,如反复洗手和检查;而有些患者则会出现持续的、顽固的侵入性思维或难以控制的强迫行为,导致社会功能丧失。

典型症状

强迫可涉及到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感、动作和行为,以及人际关系等。其基本症状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强迫思维

指反复出现在脑海里的某些不需要的或闯入性想法、怀疑、或冲动等。患者知道这些是没有现实意义的,想要试图忽略、压制或用其他思想、动作来对抗它,但无法摆脱,因而苦恼和焦虑。常见的强迫思维有以下几种表现。

强迫怀疑

对自己言行的正确性反复怀疑,以至于要反复核实,明知道毫无必要,但无法克制,如,出门时会反复检查是否关好门窗,即使一遍一遍回家确认,还是觉得没关好;怀疑自己刚刚是否说错话,并且反复思考对他人造成哪些伤害等。

强迫性穷思竭虑

明知毫无意义,却无法克制,反复思考一些无意义的事,如,为什么太阳是圆的,不是方的;为什么1加1等于2不等于3等问题。

强迫联想

脑海中听到或看到某一观念或一句话,便自然而然地想到一些令人不快的事情,如,看到下雨就想到水灾;看到钞票就想到上面布满了细菌;看到有人抽烟就想到大火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强迫对立观念

看到一句话或脑中出现一个念头时,便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相反的词句或观念。如想起“和平”,马上联想到“战争”;看到“可爱”,脑中立即出现“恶心”等。

强迫回忆

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反复出现经历过的事情,而且无法摆脱,给生活带来许多困扰。有的患者在强迫回忆时,如果被打断,还会从头再回忆一次。

强迫意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