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美人计”风波妥善化解,
朱元璋愈发勤勉于朝政,
朝堂上下也在他的励精图治下一片清明。
为广纳贤才,充实大明官僚体系,朱元璋决意亲自主持第三次大明科举,
期望能从民间选拔出真正有学识、
有品德,能为大明江山社稷添砖加瓦的栋梁之材。
筹备科举期间,朱元璋忙得不可开交,
审阅考卷格式、拟定考试科目、斟酌考官人选,
每一项事务他都亲力亲为,务求万无一失。
一日,他在宫中审阅各地学子文章范本,
看得久了,只觉头昏脑涨,便想着出宫透透气,顺便瞧瞧京城百姓的市井生活。
于是,朱元璋乔装打扮一番,
扮成了一个普通的老头,身边只带了个机灵的小太监,悄悄溜出了宫。
二人在京城的街巷中穿梭,只见人来人往,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走着走着,一阵独特的臭味混合着香气飘来,朱元璋嗅了嗅,好奇地问小太监:“这是何物散发的气味,这般奇特?”
小太监笑嘻嘻地回道:“回老爷,这是京城近来流行的小吃——臭豆腐,闻着臭,吃着可香啦,好多人都爱吃,老爷要不尝尝?”
朱元璋来了兴致,便朝着那散发气味的小摊走去。
摊主是个憨厚的老倌,见有客人,热情地招呼:
“老爷子,来尝尝咱家的臭豆腐,保证您吃了还想吃!”
朱元璋在摊前的小凳上坐下,要了两份臭豆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正吃着,旁边两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的对话钻进了他的耳朵。
“兄台,此次科举,你可有把握?”
一个身着青衫、面容略显紧张的书生低声问道。
另一个书生身着黑袍,眼神透着几分狡黠,
他四顾张望了一下,见周围人都在各忙各的,
便凑近青衫书生,压低声音说:
“实不相瞒,我近日得了一份考题,与科举所考定有八分相似,只要将其吃透,高中不敢说,入榜那是十拿九稳。”
青衫书生瞪大了眼睛,面露惊色:
“这……这考题怎能泄露?兄台莫不是在说笑?若是被发现,那可是杀头的大罪啊!”
黑袍书生嗤笑一声:
“你懂什么,这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我听闻此次科举筹备繁杂,参与之人众多,难保有人为了钱财,暗中将考题流出。咱们有幸知晓,便是天赐良机,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朱元璋听到此处,手中的臭豆腐瞬间不香了,他脸色铁青,双手握拳,微微颤抖,心中怒火“噌”地一下冒了起来。
他强忍着怒火,向小太监使了个眼色,小太监会意,悄悄绕到两个书生身后,猛地一拍他们肩膀:
“两位小哥,聊什么这么起劲儿呢,也说给咱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