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书生吓了一跳,回头见是两个陌生人,黑袍书生不悦道:
“与你们何干,莫要多管闲事!”
朱元璋此时站起身来,竭力压抑着怒火,声音低沉却透着威严:
“哼,这考题泄露关乎大明科举公正,关乎国家选拔人才,怎是闲事?你们方才所言,可是属实?若有半句假话,定当严惩不贷!”
两个书生这才察觉面前这老头气度不凡,心中一惊,黑袍书生更是吓得脸色惨白,双腿发软,“扑通”一声跪地:“老……老爷,我们只是道听途说,并未真的见过考题,求老爷饶命!”青衫书生也跟着跪地,连连磕头。
朱元璋哪肯罢休,他怒目圆睁,喝道:
“道听途说?那你们从何处听来,还不速速招来,若敢隐瞒,株连九族!”
两个书生吓得肝胆俱裂,忙将所知一股脑道出。
原来,他们是从京城一家偏僻的书馆听闻的消息,据说有人在那里高价售卖所谓的“科举秘籍”,其中就包含疑似考题。
朱元璋记下书馆地址,带着小太监匆匆赶去。
到了书馆,书馆老板见来了客人,刚要招呼,
朱元璋一把揪住他衣领,寒声道:
“你这黑心商人,竟敢售卖科举考题,可知罪?”
老板吓得脸色惨白,狡辩道:
“老爷,您定是误会了,小店只卖些寻常书籍,哪有什么考题。”
朱元璋冷哼一声,松开手,对小太监下令:
“搜!”小太监领命,不多时,便在书馆后院的暗格里搜出了几份写满考题的纸张,与朱元璋筹备的科举内容竟有诸多重合之处。
朱元璋见状,气得暴跳如雷,他一脚踢翻旁边的桌椅,怒吼道:
“朕筹备科举,本是为大明选贤,你们这些奸佞小人,竟敢为了一己私利,坏我大明根基,朕绝不轻饶!”
说罢,他即刻传令回宫,调集御林军,封锁京城各要道,誓要将这考题泄露一事查个水落石出。
回宫后,朱元璋连夜召集李善长、刘伯温等心腹大臣。
大臣们见皇帝怒容满面,皆知出了大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元璋将事情经过详述一遍,怒拍龙椅扶手:
“朕对此次科举寄予厚望,如今考题泄露,若不严惩,日后朝堂之上皆是些投机取巧之徒,大明何谈昌盛?朕命你们即刻彻查,三日之内,务必给朕一个交代!”
李善长上前领命:
“陛下息怒,臣等定当竭尽全力,揪出幕后黑手。臣以为,可先从参与科举筹备的官员、书吏入手,逐一排查他们的往来账目、社交关系,定能找出线索。”
刘伯温亦点头赞同:“李大人所言甚是,同时,还需对京城各学府、书馆、文人集会之地严密监视,以防再有考题流传。”
在接下来的两日,京城陷入一片紧张氛围。
御林军四处抓人审问,官员们人人自危,学府书馆噤若寒蝉。
李善长与刘伯温带着手下日夜不休地查访,终于,在一个深夜,刘伯温带着人突袭了城南一座废弃的宅院,当场抓获了几名正在密会的嫌疑人。
经审问,原来是一名负责科举考卷誊写的小吏,被人重金收买,暗中抄录了考题,卖给了一个江湖贩子,那江湖贩子又联络书馆老板等人,企图在科举前大赚一笔。
朱元璋得知真相后,怒不可遏,当即下令:将那小吏、江湖贩子、书馆老板等一干人等全部斩首示众,没收家产;
对监管不力的官员,降职查办;参与筹备科举的其他人等,重新审查,确保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