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说秦国直接施行郡县制是步子迈得太大了,不如学刘邦搞郡国并行制。
但刘邦能搞郡国并行,是因为他儿子和六国扯不上关系。
刘邦的儿子实话,这些称王的家伙也没多少是真的六国王室后人。
在大秦搞郡国并行,首先得把儿子都洗脑成坚定的大秦人,不给六国认亲的机会。
生长在父系社会大成时期的李世民脱离副本之后还是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的儿子能跑去当别的王。
但先秦时期其实还有母系社会的残留,人们对父族的维护并没有后世那么夸张。
好在虽然在分封上头栽了大跟头,李世民在文治上还是可圈可点的。改革也是他的拿手活,而且他擅长集思广益,学习反省。
因而在后续的大一统里,李世民走得很稳。
他尽可能地照顾到了方方面面,选了一条缓慢改革的路线。这样的办法效率虽然低了一些,却能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一点点完成各方面的大一统。
由于他虚心纳谏、善于
=请。收。藏[零零文学城]00文学城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总结经验教训,大一统的路上基本没留下什么隐患。
无论是在下达政令之前就和朝臣商量出了完备方案,还是发现问题之后迅速解决,都称得上可圈可点。
这样的改革对于他的继任之君来说,也完全不存在什么执行难度。扶苏和李世民走的是同样的仁爱路线,可以完美践行他的理念。
只可惜,公子们的自立到底是为这一份答卷蒙上了阴影。
哪怕后续的大秦能够挺过这一波分裂,也得花费更多的功夫将大一统推行到曾经分裂出去过的封地之中。
而且李世民的仁君作风虽然对百姓来讲是件好事,却也同样助长了六国残余势力的气焰。
铁血君王靠杀伐都没杀尽的反抗势力,怀柔政策更难搞定他们。
如果能在平稳局面下多怀柔个两三代,大约也能同化对方,可现在的局面就是没有那么多时间给你慢慢来。
倘若不曾给公子们分封,那还能走怀柔同化的路子。只要接下来两任秦皇撑过了他们的反扑,拖延到他们人心散了不愿意再复国就好。
结果诸位公子主动送上了复国的天然地利条件,那怀柔就彻底失效了。
说到底,还是分封的问题。
李世民揉了揉太阳穴。
这次的事情之后,他怕是要对什么分封、什么封地产生ptsd了。他都这么限制封地的权利了,还能徒生事端,可见权利领土一类的,真的只能掌握在皇帝自己手里。
而且反复遭受背刺之后,李世民算是彻底认识到不能太过相信那些所谓的“自己人”。
儿子、臣子、下仆……先秦时期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真的太浅薄了,放眼望去就没多少可信的!
难怪汉武帝要搞独尊儒术,儒家的思想道德教育真的很重要。
李世民忍不住思索起来,自己身上有没有类似错信的人。
但他本心里又不愿意怀疑臣子和儿子,整个人一时之间非常纠结。
李世民捂住脑袋,告诉自己要撑住,不能因为区区一次副本就对信任的人生出怀疑来。在他们没有做出什么事情之前,他不能主动试探,这样只会消耗双方之间宝贵的感情。
片刻后,他发出感慨:
“先秦真不是人待的地方!”
这也太容易击碎别人的三观了,简直是逼着你往多疑的路子上走。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始皇能让绝大多数臣子都不生二心?
就算后来的李斯搞事情,那也不是背叛了始皇要造始皇的反,本质上对始皇还是忠心的。
明明始皇也没和臣下推心置腹,他们只是单纯的君臣关系啊!
=请。收。藏[零零文学城]00文学城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