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幽梦影文言文翻译 > 第6部分(第1页)

第6部分(第1页)

吴听翁曰:我向以耳根之有余,补目力之不足;今读此,乃知卿言亦复佳也。

江含徵曰:帘为妓衣,亦殊有见。

张竹坡曰:家有少年丑婢者,当令隔屏私语,灭烛侍寝。何如?

倪永清曰:若逢关貌而恶声者,又当何如?

【译文】

女子从十四五岁到二十四五岁,这十年中,无论是燕、秦、吴、越那个国家的人,她们的声音大都娇媚动听;只要一看到她们的面貌,就可以判断她们的美丑了。“耳闻不如目见”由此我更深信不疑了。

【评析】

世界上的事情不可能是完美到极致的,人们总是把事物想象的比事物的本身要好。世上的女子也是如此。声音甜美、容貌姣好固然是最完美的佳人了,可世上又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完美的人,不少人声音和相貌判若两人,根本不像我们所想到的,声如其貌。这则文字通过人声与貌的不一致,听说与见到的不相统一,说明了事物耳见为实的道理。

其实,声音与相貌不一致,存在差别,这也是很自然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是在不加任何修饰下被人说出和在夸张的说法中被人说出是不一样的,于是在别人的眼中这个事物就变得不同了。就像人们听景不同于看景一样,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任何人之间是有差别,这也包括审美方面的差别。人们的审美观不同,就成生了对事物的认识不一样的结果。所以他人眼中的完美事物,可能不是你所认为最好的。这就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以人论,不光是女子声和貌不能和谐统一。有善于标榜、伪装的;有善于夸夸其辞的,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仅“耳闻”不目睹,是很难识人的真面目的。于是更印证了“百闻不如一见”这句人生的至理名言。

寻乐境

【原文】

寻乐境,乃学仙;避苦趣,乃学佛。佛家所谓“极乐世界”者,盖谓众苦之所不到也。

【原评】

江含徵曰:著败絮行荆棘中,固是苦事;彼披忍辱铠者,亦未得优游自到也。

陆云士曰:空诸所有,受即是空。其为苦乐,不足言矣,故学佛优于学仙。

【译文】

要想寻找快乐的地方,就去学成仙的方法;要逃避痛苦和烦恼,就去学习成佛;佛家所说的“极乐世界”,大概就是所说到的没有痛苦的地方。

【评析】

人生在世痛苦和快乐是在所难免的,于是人们为了追求摆脱痛苦的途径,纷纷寻找修仙成道方法。于是道教与佛教就成了人们的共同目标。但是这两教之间确有着不同的理论与追求。

道教是一种以生为乐,重生恶死,甚而追求长生不死的宗教。道教认为人得道成仙,可以外生死,极虚静,超脱自在,不为物累,过无忧无虑的生活。佛教则认为人生是一大苦海。它讲求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所以佛教教化众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苦苦修行,修成正果,跳离苦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都是追求超脱的一种方式,为了不再受尘世的痛苦,而追求的一种精神上的安慰。

在生活中,若能参透人生,常乐起慈心,积善养德,烦恼不就顺成菩提了吗?消除了烦恼,也就得到了极乐。而消除烦恼的方法不只是追求成仙成佛可以消除的,只要心存善念,时常保持轻松的心态就是最好的。

富贵而劳悴

【原文】

富贵而劳悴,不若安闲之贫贱;贫贱而骄傲,不若谦恭之富贵。

【原评】

曹实庵曰:富贵而又安闲,自能谦恭也。

许师六曰:富贵而又谦恭,乃能安闲耳。

张竹坡曰:谦恭安闲,乃能长富贵也。

张迂庵曰:安闲乃能骄傲,劳悴则必谦恭。

【译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