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新闻故事背后的探讨 > 第23部分(第1页)

第23部分(第1页)

中国企业把目光投向了世界,中国市场向世界敞开了大门。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99《财富》全球论坛·上海”纪实(6)

与会的中国企业家,利用了这一机会推介自己,与跨国集团的代表一起研讨中国未来的发展,交流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看法,开阔了眼界,扩展了思路。有的明确感受到,在21世纪世界经济竞争的环境中,中国企业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奋起直追,改变那种消极防御、被动挨打的心态,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有的说,自己的企业与他们相比,不是一点的差距,这个差距主要不在硬件,而在经营者的头脑和产品的科技成分;我们要走向世界,首先要把目光投向世界市场,而不是只瞄准国内;要从战略上研究未来发展趋向,而不是只顾及眼前的利益;真正走向国际竞争、打进世界500强还有一段不短的路,但要有这个勇气和信心。

大外宣:他们在多方面了解中国

“《财富》上海论坛”提供了向世界展示和推介中国的机会。这一论坛最具有国际性。在当今世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开好一个论坛(会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首先把论坛(会议)开好,二是组织报道好,两好相得益彰,才是真正的好。只是把事情做好而没有报道好,不被外界认为是真好;而事情没有完全做好,但报道好了,反而被认为是好。

一、伴随着“《财富》上海论坛”的筹备过程,一直没有断了中国的声音,中外媒体一直跟踪报道,从7月1日起我们为论坛设立了专门的网站。为扩大自己的影响,时代华纳利用手中的新闻媒体不断传播有关中国正面的信息,直接是为了他们自己,间接是有利于我们。如果不是有这种活动,让他们为中国说话是很难的,说好话就更难。会前的报道连续进行了几个月,介绍论坛的准备情况,介绍上海以及全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增强论坛的吸引力。

二、论坛期间是宣传报道的高潮。国内外600多名记者云集上海。这是由美国时代华纳主办的论坛,但在我们的报道中必须以我为主,从于我有利的原则出发,相机对外报道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和美好前景,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扩大改革开放,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我方设立了新闻发言人,主动及时介绍情况,我与会人员主动举办记者招待会,接受记者采访;中国新闻媒体对这次活动做了大量连续和深入的报道,与国庆50周年的庆祝活动一起形成了两大报道高潮。“中央三台”现场转播了###的讲话,新华社在“《财富》上海论坛”专集中发了86篇报道,全国包括上海的媒体形成了论坛报道热潮。

作为论坛的主办方,时代华纳旗下的媒体主观上从自身利益出发,对论坛必然做有利的客观报道,客观上正面介绍了中国。CNN在上海建立了临时演播室,现场转播了###主席的讲话,派出强大的记者、编辑和主持人队伍,报道了###主席、###总理分别会见论坛代表与时代华纳成员的消息,报道了论坛研讨的盛况,大量援用与会代表和知名人士的话,对中国未来50年的经济发展进行了较为客观和乐观的评估,还播放了中国国庆50周年阅兵和群众游行的实况。西方主要通讯社、报刊、电台、电视台对论坛盛况和中国见闻等增加了正面报道。这都是过去没有过的。会后的报道一直持续到年底。

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像美联社和《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等美国主流媒体,在论坛筹办过程中就竭力阻止在中国上海举办,对时代华纳施加压力,说他们是“向中国屈服”、“有悖新闻、媒体行业的核心职业道德”,挑拨与中国的关系,并借机攻击中国;在论坛举办期间,他们对这一重大活动基本没有报道,似乎这一客观事实并不存在,却寻机在其他问题上诋毁中国的形象。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事,不足为怪,尽管有多种角度可以“解释”,其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是无法掩饰的。

从总体和长远看,通过协办这一活动,成功地借用外力宣传了中国,并为今后的合作奠定了基础。一些国际上有影响的企业和传媒主动找上门来,表达愿意合作的愿望,探寻合作的途径,扩大了展示和介绍中国的渠道。

“99《财富》全球论坛·上海”纪实(7)

三、通过实地观察和考察了解中国。在世界500强和各国有代表性的大企业中,有的与中国的企业有合作关系,但大多数没有,有许多老板们还从来没有踏上过中国的土地,在他们的心目中,中国大地还是一片神秘的荒漠。请他们来切身感受一下,“百闻不如一见”,让他们从实感中得出自己关于中国的结论,什么样的看法并不重要。敢于请他们来,是我们自信的表现。这一效果达到了。有的到上海大吃一惊,好多人把上海的繁华与纽约相比,他们没有想到中国会有这么大、这么漂亮、这么发达的城市;没有想到中国有这么大的具有潜力与活力的市场。这无疑增加了他们对中国投资的兴趣和信心。美国国际集团总裁莫里斯?R。格林伯格向###总理说:“这次论坛很成功,很多企业家们都愿意来中国投资和合作。”

四、时代华纳董事会举办的“新闻旅行”,是从新疆的喀什开始的,经过武汉、宜昌,畅游三峡,在上海参加了论坛,到北京观看国庆50周年盛况,历时10天,横穿了中国大陆。他们有意地着重了解了中国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三峡工程、村民选举、计划生育等敏感问题,显然是一次有针对性的调查。由于各地的密切配合,因此整个旅行进行得比较顺利。时代华纳首席执行官李文说:“我们来之前就知道这次旅行一定很精彩,但没有想到看到的东西比我们想像的更精彩。”他说:“新疆有这么多的民族,他们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同时,又能和睦相处,这令我非常感动。”他还想到西安和其他地方去看看。《时代》杂志记者发表文章谈了自己的感想,认为中国正在进行的积极改革潮流,不是西方人所能阻挡的。

五、但是,对论坛的报道也存在着另一面。由于利益的不同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也必然会时常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对此我们是清醒的,看法是冷静的,并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实际对策,我们坚持密切观察、预防为主、沉着应付、处理得当的原则。在协办工作中既寻求共同点,顾全大局,又不回避分歧,坚持原则,讲究策略,方法灵活。在新闻报道中通过积极工作和热情服务,争取境外媒体的正面报道。同时对一般性的负面报道,不看得那么重,不无限上纲,承认他们与我们之间在认识和新闻观上存在的差别,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中国的声音比没有好,人们可以从他们的负面报道中反思,可能达到他们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但对原则和攻击性的问题,一直保持警惕,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如在论坛开始前,美国有的媒体嘲弄时代华纳“讨好中国,不讲人权”时,时代华纳提出要在论坛讨论人权问题,我方以“违背论坛主题”为由予以否定。该集团所属媒体以所谓“新闻的公正性”,利用报道什么“中国人权问题”对我进行歪曲报道;在“###”10周年前后CNN记者擅自采访了所谓“###人士”,并播出了编制有当年镜头的电视专题片,我们都及时进行了严正的内部交涉。在论坛期间,###主任在会见CNN总裁特纳时,就十年来CNN一直播放“###”期间的某一镜头向特纳提出严肃批评,特纳信誓旦旦地表示以后不会再播放。(事实上,他们言而无信,CNN在播出中国国庆50周年庆祝游行的实况中又穿插了这一镜头。)另外,我们发现他们在最近一期的《时代》杂志上刊登了###喇嘛、###等人的文章,并准备在会上散发,我们及时予以制止。尽管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由于把握及时、处置得当,避免了媒体的炒作,没有酿成负面的影响。

论坛的举办达到了我们协办的目的,无疑扩大了对中国实际情况的认知度。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正常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以后必定会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问题中反复出现,举办论坛的实践增强了我们识别和应对的能力。 。。

北京申奥与对外宣传(1)

北京第二次申奥期间,我代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参加了北京申奥领导小组,参与了这次申奥的全过程,特别是决战莫斯科的日日夜夜。这一过程有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充满着睿智、变数和各种舆论的博弈,紧张与惊喜相交织。

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时间下午6点10分,国际奥委会委员第二次投票北京胜出,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投票结果时,“北京”两个字一出口,莫斯科世贸中心电影大厅里的北京申奥代表团情不自禁地欢呼拥抱,大厅沸腾了,北京沸腾了,全国沸腾了,这一时刻世界聚焦于北京,聚焦于中国,历史永远记下了这激动人心的庄严时刻,中华儿女感到从未有过的自豪与荣耀!

这一时刻来之不易。北京申奥的成功,植根于中国的发展和强盛,植根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这一事实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北京申奥的成功,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全国人民强有力的支持是最坚实的后盾;北京申奥的成功,与申办工作的正确方针和申办人员的艰苦付出密不可分,这次他们为此奋战了将近两年、六百多个日日夜夜,连同上一次,为此奋斗了10年,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今天。有了巨大的付出,才有丰硕的收获。

北京申奥成功了,申办工作已成为过去,历史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但是,申办工作的经验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尤其是伴随着申办进程所开展的卓有成效的对外宣传工作,对于我们外宣工作从业人员来说,更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有幸参与了北京申奥领导小组的工作,作为一名成员参与了一些决策和具体活动,参与了莫斯科的申办活动,并有机会了解到申奥的一些情况,现就申奥过程中与对外宣传有关的一些情况向大家作个介绍。

对外宣传伴随申奥始终

申办奥运之路漫长而坎坷,每一步都有严格的要求,“过五关斩六将”。为了以下谈问题的方便,我先介绍一下申办的过程和要求。1999年4月7日,北京正式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了承办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9月6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成立,正式开始了各项准备工作,到2001年7月13日,前后经历了一年零10个多月,676天。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规定,整个申办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三个高潮。两个阶段一是预选阶段,争取进入候选城市;二是决胜阶段,争取获得举办权。三个高潮,一是准备和递交申请报告、申办报告;二是迎接国际奥委会评估团;三是莫斯科投票。现在已经胜利地走完了申办全过程。整个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异常紧张、竞争激烈的,而每个阶段对于工作和宣传的要求又有特殊的规定,各阶段有很大差异。北京奥申委非常清楚,必须严格遵守申办规则,而又要依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积极开展工作。一切工作的核心是围绕着争到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在各项工作中,内外宣传一直相伴随,每个阶段又有不同的情况和要求。

与以往不同,这次正赶上国际奥委会对申办有了新规定、新要求。1999年12月11日,国际奥委会在洛桑的110次全体委员会上提出了申奥的改革方案。自1998年12月美国盐湖城申办贿赂丑闻被曝光以后,国际奥委会下决心进行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增加了接受申办的预选程序,申办城市要先通过预选进入候选;二是国际奥委会委员不与申办城市互访,避免可能发生的不正常交易,这同时也就减少了做工作、增进了解的机会,但对每个申办城市是平等的;三是国际奥委会的委员发生了变化,确定了70岁退休制和8年任期制(可连选连任4年),在115名委员中,除70名个人委员外,有15名国家和地区奥委会主席,15名国际单项体育协会主席,15名现役运动员(大多是欧美国家的运动员),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没有来过中国;四是维持了全体委员采取秘密投票的方式决定举办城市;五是规定在2000年9月还没有决定哪些城市为正式申办候选城市以前,申办城市不准搞国际性的宣传和广告活动,避免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另外,未经国际奥委会批准,不得使用五环标志,更不得将之用于商业活动;申办中不得进行妨碍或伤害其他申办城市的活动。对这些规定,每个申办城市必须严格遵守,一旦发现违规,就取消申办资格,其他申办城市和个人都有权对违规进行举报。

北京申奥与对外宣传(2)

整个申办程序和时间是:先集中准备申请报告和申办报告,2001年1月中旬递交到国际奥委会;2月中旬以前,国际奥委会分析各申办报告;2月中旬至4月中旬,国际奥委会评估委员会对各申办城市进行考察;5月中旬,评估委员会公布考察报告;7月13日,国际奥委会在莫斯科召开112次全会,投票半数以上通过决定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

这不难看出,国际活动与国内活动有许多不同,申办活动与其他国际活动有许多不同;同时,这次申办与过去的申办也有许多差异,要求明确而缜密,给申办工作带来了难度;要想申办成功,必须严格遵守规定,而又必须在规定范围内积极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能犯规,也不能“犯傻”。 这不难看出, 申办的基础在国内、在北京,而面对的主要是外部世界,决定的因素在奥委会。说到底,2008年奥运会由谁举办,申办城市所具有的实力和条件是基本因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是外部因素,但决定的因素最终是以票数多少定胜负。要让那些有投票权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将自己手中的那一票投向北京,首先是要让他们能够准确地了解北京、了解中国,事实是许多人没有来过中国,对中国并不了解,甚至有误解。因此,必须精心研究如何增进他们的了解,如何做细致的扎实有效的工作,而且自始至终放松不得。由于许多委员之间情况和特点的差异,居地分散,做工作要对路,必须十分重视对每个人的研究,适应每个人的习惯,有针对性地介绍自己,一句话,必须精心研究对象。这正是我们做好外宣工作的首要条件。我的体验,过去在对外宣传中,在研究对象上很少下过这么大的工夫。这是各申办城市都在研究的课题,这就看谁更高明一些,看谁在规定的范围内能做得更好一些。

北京奥申委从一开始就强烈地意识到做好内外宣传,尤其是对外宣传工作是何等的重要,事实上,整个申办过程,就是一个如何让国际奥委会委员和国际社会了解北京、了解中国、塑造中国正确形象的过程。在这里,对外宣传不仅是新闻舆论的宣传,而是一种以新闻舆论宣传为主体的“大外宣”格局,是一次多手段、长时间、大范围、有许多特殊性的“大外宣”。搞好了大受益,搞砸了大受损,直接关系申办的成败。

推介北京精心写好申办报告

全世界提出申请承办2008奥运会的城市有10个,不能都进入最后的“决赛”,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规定第一步要预选,从10个城市中选出5个为候选城市。预选的答卷是申办报告。因此,认真写好申办报告是进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