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1255再铸鼎无弹窗 > 第422章 西拓 连云郡 下(第1页)

第422章 西拓 连云郡 下(第1页)

1263年,6月5日,小暑12日,连云。

郭船夫掌着船顺流而下,航速飞快,不过三四个小时,前方右岸处就出现了一处人气颇盛的小镇。

马原心里估摸了一下,对此地大致有了底,但还是向郭老汉确认道:“老汉,前面就是郯城了吧?”

郯城是属于临沂县的一个乡,唐时曾经一度设县,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撤销,历史上几十年后的元朝中期又再次设县,是沂沭流域一个比较大的聚居点了,甚至比南边的正牌县城沭阳人气还旺些。而且,此地地处临沂、峄州、连云、邳州四州交界之处,说是通衢之地也好,说是四不管地带也好,总之是个情势复杂的地块。所以,分管会有意在此正式设立一个新城,把此地纳入连云郡管制,以便为大战略服务。

“新城”是管委会定下的未来对非核心地区加强控制的一个方式。顾名思义,也就是中央政府不在各地的旧城设立机构,而是择地新建城市,另起炉灶。因为旧城往往各种关系盘根错杂,难以梳理,建新城的话反而一片白纸好作画。

当然,鉴于管委会薄弱的行政能力,这种新城并不是一种行政单位,而是类似于商站一样的地方。也就是在旧城附近圈出一片地皮,盖点房子,作为东海商业网络在当地的据点,从事的也只是一般的商业业务。之后,再慢慢利用本地税赋建设一些军事设施、法院、学校、医院一类的机构,同时适当地发展一些工商业和房地产业,吸引本地居民入住,等到有了足够的规模再正式设立分管机构。

郭老汉看了那边一下,先是点了点头,然后迟疑地说道:“正是郯城。东家,刘员外给我派了活计,需在郯城帮他载些货物商旅,不知……”

“既然有工作,那照常便是,老汉只管去接了。”

“好,好……东家真是大善人啊。”

不久后,小船停泊在了郯城河段的码头上。出乎马原意料的,事情分外顺利,码头附近有几个刘员外的家丁,见了郭老汉船上的旗号,与他简单对了几句行话之后,就领了几个行商过来,收走了他们手中的木牌,让他们带着几个大包裹一起上了船,整个流程如同后世火车站拼车一般简单。

马原起了些兴趣,与他们攀谈起来,结果发现他们居然是东海郡“老乡”。这几个来自东海郡胶西县的商人发现同船的居然是正牌髡……东海东家,也像捡到了宝一样,立刻热情地与马原拉起了交情。

“这么说,王兄几位是来郯城收棉花的?这不是尚未到收棉季吗?”

“哈哈,兄台有所不知,若是乡人不知种棉,那就算到了收棉季也无棉可收啊。我家在郯城有亲戚,此间田地颇广、不愁吃穿,只愁无甚特产可供贸易,今年我便趁着夏播前过来,指点他们种上棉花,待秋收便可搭船运回东海郡了。如今功成,我便先回家里联系一下销路,再寻些商货带过来。说起来,”王姓商人适时朝东北方抱了一拳,“这还是托了东海朝廷的福,驱除鞑虏之后此地安靖,又有船运便捷,我等才可做这个生意。这也就像报纸上说的一样,乡人卖棉得钱,工厂收了棉可织布造衣发展产业,国人买了布衣可御寒,我等也有些许薄利可拿,实乃多方共赢、利国利民之盛举啊!”

马原带领众人哈哈大笑起来,受了他这个马屁。

此王姓商人名王中盛,确实有些眼光。沂沭二水作为莱芜铁出口的重要通道,由于铁制品重量高、体积小,特别占吨位,所以自西向东去的船上大都有大片的空舱位,对轻货收取的运费是很低的,正适合用来运输棉花这样的货物。而且郯城这边地广人稀,农产品价格低,也确实适合在此收购棉花。如此算来,他往郯城跑这么一趟,怕是只要轻松动动嘴,大笔利润就入手了。

利润虽多,马原倒也不在意,有了利润,正好吸引人来开发连云郡嘛,回去说不定还得在报纸上鼓吹一下。只是,这个过程,若是偷税漏税,可就不好了,看来还是得尽快吧郯城纳入建制才行啊。

如此这般,小船沿途又停靠了几次,马原一路看着,默默记在心里,又过了一夜之后,第二天便回到了连云。

……

小暑13日,连云城。

如今的连云城也渐渐有了些人气,城外蔷薇河码头上停着数十艘小船和五艘大海船,看上去很有繁华气象了。

毕竟连云郡的前身海州声名远播,之前荒凉那是频繁战乱没办法,现在一安定下来,就有不少人嗅到了味道开始往这边聚集,虽然暂时没有什么产出,但能占个先机也是好的。

暴雨过后,天气很快重新炎热了起来,所以分管会的孔嘉谊和等船等的百无聊赖的季国风就躲到了城南的朐山之上,选了一处绝佳的地方乘凉。此地既处于山阴处足够清凉,又视野够开阔可以远瞰东边的云台美景,更重要的是旁边有一处飞瀑提供了适当的背景噪音,可以掩盖住他们的谈话声,不被周边戒备着的近卫兵们听见。

季国风出现在这里,是因为他要回本土参加一个军方的会议,就来了连云搭船。不过之前被暴雨耽搁了,干脆就等着马原一起乘下班船回去,最近没什么事可干,就在连云附近瞎转悠,结果又被孔嘉谊逮到,拉到了山上密会起来。

“老孔,听说连云郡最近移民招募得还算顺利?”

“还行吧,这个月五百户的配额一早就满了,又临时扩充了两百。毕竟不像某些破岛子,连云郡是谁都知道的好地方,就算一户只给一顷,非公民还要负担额外税赋,也有大把愿意过来的。”

“既然他们愿意来,你们还搞这些配额干嘛?人不是多多益善吗?”

“一次来太多的话,粮食、农具、房屋之类的供应不上会造成混乱,所以得按部就班,等有了积蓄,再加大移民量。”

“呃……这些新移民,你们给了什么税收标准?”

“比本土那边要低一点,15%,不过不是论面积征收的名义税率,而是计算产量实收的,其实也还好,大约是普通公民户的三倍吧。下一步我准备也推出类似荣誉点的积分制度,让他们可以通过交税、服徭役或者别的什么来积攒积分,可以晋升成公民,以提升他们的积极性——当然,条件一定是不会比两年兵役更轻松的,省得以后没人当兵。”

“也行吧,不过连云这么大片地,你们不是说要发展畜牧业的吗?这样的话,恐怕一百亩地的限制不太合适吧?外面到处都是荒地,他们想放牧的话随处都可以去,干嘛要圈在农场里给你交税?”

“这还早着呢,现在才几年?一家就没几头牲畜可养,怎么发展畜牧业?早期还是以社营牧场为主,这边会逐渐从各地引进些马和牛过来放养,等上了规模照看不过来了再考虑私营牧业的问题。真到时候了其实也问题不大,说不定比种植业还好监管些——养了牲畜,总要屠宰或出售的吧?把这两个渠道控制起来,收税就容易多了。”

“有道理。说到这个,陈龙之前说你们把连云周边这五环的地都圈成农场了,可真是大手笔啊,那些商人哭爹喊娘都买不到地,真是笑死我了。”

“哈哈哈哈……就算别人想不到,难道我们还能想不到?这近郊的地块,用尾巴想想将来都是要升值几千倍的,现在想随便花点钱就买下来?做梦啊!想用当然可以,要么只能租,要么就去五环外开发生地去吧,要是你有本事把那里的地价抬起来,那也是为开发做贡献,我心服口服!”

“服,服,你们真是高。啧,换了十年前,我是真想不到你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呢。”

“哪里哪里,季专员直接把莱芜的半片山脉都圈下来,这个我也是很佩服的嘛。算了,不说这个了,昨天随船到了一个东西,是中央市那边马玉石送过来的,来,你也看看。”

说着,孔嘉谊从腰间掏出了一个小木匣子,郑重地打了开来,露出里面几枚精致的硬币。

季国风一看,不由得惊讶了一下:“造币厂那边动作这么快?马玉石……当年怎么没见他这么勤快呢?”

金融改革开始展开后,确定了要从日本引入白银,东海人自然不会傻傻地将白银铸成锭称重交易,肯定要铸成银币以发挥它的最大价值。虽然现在进口的白银量还不算很大,但是事情不能等到坐拥银山之后再展开,所以现在早早地就开始研究新货币的制造事宜了,更何况这几年他们也攒了不少白银,就算用存货铸币也能造出不少了。

造币的事其实之前也干过,他们研究过怎么把铜铸造成铜钱,但是这个生意利润不多,所以没太受重视。而现在的银币关系到金融体系的根本大事,不可怠慢,所以新鲜成立的东海资产管理公司在中央市设立了一个重要的造币厂,请了对冲压工艺熟悉的马玉石前去担任厂长主导工作,没想到马玉石雷厉风行,这就把样品做出来了。

孔嘉谊嘿嘿一笑,说道:“毕竟造币厂厂长可是牛顿都做过的重要职位呢,老马坐了上去,自然得拿些真本事出来。怎样,季博士,评价一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