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宋国大臣 > 第3部分(第1页)

第3部分(第1页)

这个布局值得玩味:高怀德目前看来貌似中立,张令铎出了名的仁厚忠诚,便于控制,再加上张光翰与赵彦徽这两个铁哥们,局势绝对是在掌控之下。再对比一下京城的留守人员,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虞侯王审琦,关系好得不能再好,一切都昭然若揭!

好了,一切准备妥当,这就打算开拔行军。

但是按照中国传统哲学的辩证思想,两峰之间必有一谷,又说“否极泰来”,想要享福可以,黎明前的寒冷和黑暗,需要你以莫大的勇气和运气来度过……

风向变了!

流言像长着翅膀的乌鸦一样,在京城大街小巷来回流窜,不住念叨着一句魔咒:出兵之日,便是点检做天子之时!

如果这是一部小说,我们完全可以怀疑这只报信的乌鸦就是周世宗的鬼魂化身,因为只有他当初看过那块木牌。很遗憾这不是小说,所以流言的兴起肯定有它必然的原因,也就是说,历史唯物主义发挥作用了。

在纷乱复杂的表面现象下,历史有它清晰的政治文化规律。五代十国是一个典型的弱肉强食的时代,那时候流行的价值观是有奶便是娘,谁给的钱多就跟谁混,不存在忠心与否。

举个例子:当初后唐末帝李从珂造反,闵帝派兵去征讨他,为了鼓舞士气,闵帝亲自到国库给当兵的颁赐银绢物品。这批大兵乐开了花,身背赏物浩浩荡荡,在路上扬言说,到凤翔应该再弄一份。

李从珂一看这些当兵的打仗就是为了致富,便劝说他们:“如果我得了帝位,你们的赏赐会更加丰厚。”于是,为了发财致富,众人纷纷倒戈。

等杀了闵帝之后,李从珂登基后发现,京城国库已经空无所有,但李从珂哪里敢食言,只能从民间大肆搜刮孝敬兵士,但是这帮大兵依然不满意,抱怨说:去却生菩萨,扶起一条铁。

第一章 从一位神仙说开去(8)

在这种特殊的政治气氛下,当兵的胃口越来越大,时不时会怂恿自己的主帅造反,如果主帅不配合,甚至会危及生命,这些例子我们后面会陆续提到。

远的不用说,开封城里有点年纪的人大概都还记得,后周太祖郭威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吧!

就在不久之前的公元950年,后汉重臣枢密使兼天雄军节度使郭威,同样是接到边报,被即位不久的小皇帝刘承祐派出去防守契丹。

趁着郭威不在京城,这位心理敏感脆弱据说患有癫痫的皇帝,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

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派十几个兵士瞬间斩杀了他父亲留下的三位顾命大臣,说这几个老家伙图谋造反。

其实最直接的原因是,小伙晚上睡觉时,听到宫墙外作坊间有锻铁的声音,就一直怀疑有人要谋杀他。再加上这几个大臣跋扈太久,立个皇后自己都不能做主,甚至死了之后都还不许追认!

这几个号称精明强干的大臣,大概无论如何都猜不到,自己会死得如此没有技术含量,如此简单粗暴。

刘承祐一击得手,觉得搞政变夺权实际上并没有那么难,于是再次下令,诛杀三位权臣的亲信和家属,还有重兵在握、正在外地打仗的郭威。

现在我们可以看出来,刘承祐是一个年轻的“左派”,信奉盲动的经验主义,他做事情不需要繁琐的决策过程,一拍脑袋一个主意就冒了出来,这种决策方法虽然不科学,但是历史上也不乏天才之作。

只不过,刘承祐不是天才,鲁莽也不是勇敢,因为他忽略了最要紧的一点——自己的实力。

接到诛杀郭威的密诏,小皇帝的舅舅李弘义忍不住摇头:这孩子是不是嗑药了?怎么谁都敢碰。

事关重大,他不用掂量也知道如何选择,急忙快马加鞭,通知了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王殷,王殷带着密诏,十万火急赶往郭威处。

对于这件事,郭威肯定是有预感的,所以他没有过多的惊慌,采用属下谋士的建议,将诏书中要被诛杀的人名换成了自己的几位重要下属,然后十分悲伤地拿给他们看。

这一招果然轻易奏效,那些把脑袋系在腰带上的将军们一看皇帝如此忘恩负义,刚一登基就准备清理门户,全部勃然大怒,不用郭威出面号召,大家主动要求回去收拾那个小混蛋。

军队就此被煽动起来了。

郭威还在犹豫,他实在不想走出最后那决裂的一步!

在路上经过反复斟酌,他通过奸细给皇帝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绵里藏针的信,意思说:见好就收吧,我不会反叛你,请你也不要把事情做绝。

刘承祐和他的另一个舅舅看到这封信后,行动也很迅速——立马派人杀了郭威留京的全部家属,这就是为什么郭威要传位给内侄柴荣,因为他没有儿子了。

无论我们怎么分析,都说不通刘承祐这样做的策略所在,原因可能只有一个:他被第一次的成功所迷惑,也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所以忽略了郭威手里的几十万重兵。

盖棺定论来看,郭威是个厚道人,人品不差,但是这一次被灭族,厚道人也发怒了,他命令回师京城,同时允诺,攻破开封之后,大家可以尽情抢劫一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