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内,皇宫之中,清晨的阳光洒在大殿之上,映照出一片庄严肃穆之景。
此时,正值早朝之际,群臣肃穆而立,静待皇帝李世民的旨意。
随着李世民的话音落下,朝堂之事已基本敲定。
大太监见状,高声喊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按照往常惯例,此言一出,意味着朝会结束,众臣便可依次离去。
然而,今日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只见一名默默无闻的御史挺身而出,高声说道:"臣有本奏!"
众人听闻,皆不禁微微一愣,心中暗自揣测,莫非又有何事发生?
李世民微微皱眉,凝视着那名御史,沉声道:"讲。"
御史恭敬地答道:"陛下,臣要参晋王柳尘。"
此言一出,犹如投石入水,激起千层浪,满朝哗然。
李世民的眉头皱得更紧,追问道:"何事?"
御史接着道:"昨日,臣亲眼目睹柳尘派遣使者前往江夏王府,送去了一封书信。"
李世民闻言,心中顿时涌起一丝烦躁,这种事情有何值得上奏?
御史看到李世民的脸色变得阴沉下来,心中不禁一紧,但还是硬着头皮继续说道:“晋王殿下昨日派遣的使者,竟然是一名身披重甲、骑着骏马的将士!这等行径实在令人诧异。
然而,据微臣所知,陛下至今尚未收到任何与辽东相关的重要情报。
微臣斗胆参劾晋王,他滥用职权,在辽东局势如此紧张之际,不想着如何报效国家,反而只顾及儿女私情。
微臣还要参劾晋王对陛下不敬,在辽东战事如火如荼之时,陛下尚且没有接收到相关战报,可他却派遣专人送来了一封所谓的情书。这种行为简直就是无视陛下的存在和威严!”
御史越说越激动,声音也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
李世民听完眉头紧皱,自己确实丝毫未曾听闻有关辽东的任何情报,想到此处,心中不禁暗骂柳尘。
这小子行事也忒没分寸了些,为何不能先将辽东的情报呈送给朕,之后再去给雪雁送呢?如此一来,他们又能参些什么?
长孙无忌见李世民许久未作回应,便迈步向前,轻声问道:“你怎会知晓晋王所送之物乃是情书?”
御史闻听此言,先是微微一怔,但很快便恢复常态,轻笑一声,应道:“如今江夏王已然出征在外,且众人皆知文成公主已与柳尘订下婚约,那么此信若非情书,还能是何物呢?
即便江夏王身在长安,他给江夏王写信而独独忽略陛下,赵国公啊,面对这般目无君上之人,难道您还要执意袒护不成?”
此时此刻,王回站在后方,一双眼睛骨碌碌地转动不停。
他深知,此前家主曾特意嘱咐过,无论朝堂之上何人弹劾柳尘,自己都务必要出言相助。
毕竟世家大族仍需仰仗柳尘提供的货品,同时也得益于柳尘并未对世家采取敌对态度。
于是王回不紧不慢地向前走了几步,然后开口说道:“陛下,对于杨御史刚刚所说的话,微臣实在难以苟同。晋王殿下怎么可能眼中没有陛下您呢?如果真像杨御史所说的那样,晋王殿下眼中没有陛下,那么他为何还要为陛下出征辽东呢?难道出征会比待在家里躺着更加舒适吗?”
听到王回的这番话后,那位御史转过头来,用轻蔑的眼神瞥了王回一眼,并反驳道:“你刚才也提到了出征辽东一事。既然战事如此紧迫,晋王殿下身为一军统帅,却还有闲心去关心儿女私情之事,这样的将领又怎能打胜仗呢?”
王回听完御史的辩驳后,开始左思右想,但始终找不到合适的话语来回应对方。
就在这时,他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办法——和稀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