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漫步神秘园简谱演唱 > 关于歌手唱功的评价而建立的数学模型(第2页)

关于歌手唱功的评价而建立的数学模型(第2页)

因为歌手只要还活着,就可能进步,但他已有的成就不会磨灭,所以这个实际水平是一个时刻上的概念,可能随时间推移而提高,但不会降低。

但是,在具体统计时,过于简单的2维说法并不具备操作性,还需要更具体的考虑。

例如,自己比较时,邓丽君唱她最擅长的软妹儿歌的强度,显然高于她唱摇滚风格的歌的强度。可在和别的歌手比较时,即使是她不太擅长的摇滚歌,其强度也可能高于一些二流歌手的巅峰。

那么,我们到底能不能说她擅长摇滚类的歌呢?

例如,王菲的广度显然强于杨钰莹,而最高强度则彼此差距很小。

那么,我们也许可以说王的水平比杨高,但如果出现一个广度和王菲差不多,但最高强度低了一个档次的歌手a,那么他(她)和杨比较时,到底是谁的水平更高呢?

所以说,过于简单的数学模型,不具备操作性。

那么,我们不妨先不考虑复杂度。

正如我在建立作品评价体系的最初所说——音乐属于艺术,所以音乐没有o分。

而任何理论或者说数学模型,都有各自适用的范畴,要承认可能存在爆表的情况。

就像作品评价体系里,单项评分,1分是最低分,1o分最高分,但《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样的歌词,质量爆表了,统计为1o。1分,具体应该多少分比较合理,暂时不研究。

同样的,一个具体版本的演唱,也是1-1o分,1分是理论上的下限(如当初玩笑性的描述:破喉咙抓错音含屎唱错词),不容易也很可能找不到实例,1o分即歌神水平,以o。1分为最小单位。

目前的数据库里的情况是,没有爆表作品,1o分作品只有一,张映哲的《英雄赞歌》,但实际上9。8分-1o分的直接判断是一样的,这个档次的作品之间的差距,靠的是各自和其他翻唱版之间的差距的大小而间接推断。

也就是说,9。8分及以上,都算是歌神预备役的水平,究竟算不算歌神水平,暂时还没有直接、准确并且合理的相对详细标准。(如果有哪位大牛对此有自己的见解,请不吝说说)

相关的文字描述为:

1o分,一具体作品自成标准,让人觉得“就是如此”。

9。9分,他人无法替代,触动人心,并且能够影响一代人。

9。8分,他人无法替代,触动人心。

这个分数段里,不仅需要歌手的体现出的唱功几乎无可挑剔,对作品本身的质量也有很高的要求。

往下一个档次,9。5-9。7分,是歌唱艺术家的境界。

这个水平的演唱,有一种特点,类似“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意思——在细听歌词和旋律之前,歌声本身就足够走进听者心中。

这个效果,先需要极强大的硬唱功为支撑;软唱功深深渗透入声音之中,而不仅仅是咬字、节奏等层面;歌手对作品的理解已经体现在声音之中。即使不唱歌词,单纯吟唱,也和歌词的内涵是一致的。

例如,龚琳娜的《小河淌水》,维塔斯的《奉献》,陈力的《枉凝眉》,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依次以降,多少都有这样的效果。

这个境界的作品,同样不仅需要歌手体现出的唱功几乎无可挑剔,对作品本身的质量也有一定的要求。

相关的文字描述为:

9。7分,他人无法替代,触摸人心。

9。6分,他人无法替代,歌声乐器化,直指心灵。

9。5分,他人无法替代,一个类别的歌的极致。

或者说,9。5分的就是下一个境界的上限,同时也是这个境界的下限。

再往下一个档次,9。o-9。4分,是歌唱家的境界。(严格地说,应该是9。o-9。5分,但因为不到9。5分,统计时算为9。4分)

这个水平的演唱,听众在品味时,多少能品味出一种大约能称为“情怀”的意思,或者说,让人感受到,这个作品本身就是活的,是立体的。

听完之后,听众心中的第一感想,很自然的,不是针对歌手唱得有多好,而是这个作品(即词、曲、唱、编的整体)在表达什么。

例如,毛阿敏的《历史的天空》、张学友的《她来听我的演唱会》、刘欢的《弯弯的月亮》、窦唯的《无地自容》、田震的《野花》、殷秀梅的《长江之歌》、陈奕迅的《好久不见》、罗琦的《我是一只小小鸟》、苏芮的《牵手》、林志炫的《蒙娜丽莎的眼泪》、周华健的《难念的经》,依次以降,多少都有这样的效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