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擎天柱释义 > 第十一章 长枪有多长(第2页)

第十一章 长枪有多长(第2页)

另外在行军过程中,六米长枪在蜿蜒山路、茂密树林里的通过性相对较差,肯定会拖累行军速度。古今中外的强军,哪一个不是“兵贵神速”?万一在密林中发生战斗,马其顿长枪的作战效果也要大打折扣。

欧洲1386年的森帕赫之战,1600名瑞士人用2-3米长的长戟,大破4000多名奥地利下马骑士,用4-5米的长矛组成的战阵。战斗过程持续2个小时,瑞士人战死200多人,奥地利人战死1800多人,包括奥地利一位公爵。

这场山地丛林战,也许与明末萨尔浒之战有些类似。

中国历史上,明军和清朝汉人士卒为主的绿营兵确实有4-5米长的超级长枪,但没听说后金八旗部队使用3。6米以上的长枪。

清代武备书籍《皇朝礼记图式》里记载,最长的长枪是“绿营钉枪”,长度是478。4厘米。这是水战用枪,理论上可以架在船帮上使用,预防敌人跳帮作战。

后金部队最出名的是2。5米左右长的“虎枪”。这种枪是女真族在丛山密林中,长期杀虎猎熊的狩猎实践经验总结,是用无数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实战武器。

合理推测:不是所有人,都能把五六米的长枪,挥舞的快如闪电,如臂指使,精准杀敌。而大部分严格训练的后金精锐部队巴牙喇,应该可以在后手握持虎枪根部的情况下,用中前端2米左右的枪杆和枪头,做出拦、拿、扎的技术动作,从而反杀训练不足的明军。

枪杆只有长度适中,方便士卒训练,才能充分发挥人体杠杆的作用,才有可能做到“人枪合一”。不考虑普通士卒的学习和接受能力,一味盲目、过度的加长枪杆,只会让普通士兵厌恶和排斥。

举个例子,让我等成绩一般的普通人,做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题,除了打击自信心,对提高成绩没有任何帮助。

拳击散打和冷兵器的使用,依赖的是“生物力”;抛石机运用的是“机械力”;燧发枪凭借的是“化学力”。

人力使用五六米的超级长枪,因为力臂长,力的传导速度肯定比后金两米五长的虎枪略慢,且长枪的主要攻击点不外乎人体中线要害部位。

理论上只要武器和甲胄精良,平时再严格训练,想要预判和反击超级长枪应该不难。

因为对手的超级长枪枪头下垂,不一定能一下刺穿扎透自己的甲胄。而长度较短的长枪,因为枪杆硬度高、枪头不弯曲,力量传导快,反而能做到一击必杀。这应该就是“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的辩证关系。

鸳鸯阵中五米长的狼筅,主要作用是阻敌和扰敌,不是杀敌:“狼筅之为器也,形体重滞,转移艰难,非若他技之出入便捷,似非行器也。殊不知乃行伍之藩篱,一军之门户,如人之居室,未有门户扃键而贼能入者。”

狼筅兵在一个鸳鸯阵小队中只有两名,从士兵中优中选优,重点培养还是可以做到的。近现代陆军班组,也是挑选身高力壮的士兵充当机枪手。因为他们需要携带较重的机枪和弹药,随时保持机动,配合班组成员冲锋或者撤退。

张鹿征个人认为,普通步兵使用超过4米的长枪,就是“过犹不及”,因为不可能把所有士兵都训练成武状元苏乞儿。否则招兵难度大、超级长枪选材制作成本高、训练时间也更长,武器战损后短时间内,还难以弥补。

明末清初著名武术家吴殳在《手臂录》中就说过,实战枪不能长于一丈二尺(3。84米)。

除此之外,清朝一度流行“枪头不过两”的说法。如清代包世臣的《齐民四术》卷十·兵二记载:“凡枪刃宜利,有脊阔径寸而上下杀之,长不过二寸,重不过一两。”

张鹿征也表示严重怀疑。明清时期一两约等于现代的37。3克。这种还不到最小瓶二锅头一半重量的枪头也能杀死敌人?

普通农民使用的小号镰刀刀头一般都要4-6两重。就算不上战场杀敌,平日里风吹雨淋,锈蚀钝化,37克的小枪头多磨几次,不就变成绣花针了吗?

张鹿征认为小枪头和超长长枪对付装备简陋的农民起义军、作战意志不强的盗贼马匪、抢了就跑的游牧骑兵,恐吓与威慑作用大于实际杀伤。

如果遇上手持精良兵器、身穿厚重甲胄的后金建奴,杀伤力就要打折扣了。因为敌人不是打不还手的沙袋,也不是训练用的稻草人。传统武术硬气功“刺喉顶枪”,演练时用的就是这种不开刃的小枪头。

好不容易熬到休息,张鹿征把自己对于超级长枪和小枪头的顾虑告知两位老师。程子颐和程子涵两位以前没有当过兵,只是民间武术习练者,对于军阵用枪也不了解。

老爷子躲在旁边偷看很久了,这时候出来答疑解惑:“宋代枪分成两类,一类是守城用枪,如拐突枪、拐刃枪和守城抓枪。它们通长约两丈六尺左右(8。16米-8。5米),守城士兵站在城头上,从上往下扎,或是架在城头垛口戳刺,这是没有问题的。”

“老夫在水师多年,也用过这些超长长枪,如一丈五长的‘过船钉枪’(4。784米)。目的是防范跳帮作战,或者从船上往水下,刺击想凿穿船底的水鬼,必须要加长枪杆。”

“城头和船只也方便存放这些超长长枪。大明各种战船均装备长枪,如每艘福船必须装备过船钉枪二十根。”

“大明水师还有一种一丈五尺(4。8米)的钩镰,俗称蝎子尾。主要用于舟中或割其缭,或勾其船,或勾其棚间绳索,必不可少。须竹长而轻,刃弯而利,乃得实用。”

“此器用竹长甚,头重,陆地无用,无习法,惟有胆力人执而用之。”(注:明代兵书原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