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朱棣命长子朱高炽监理国政,其意深远。不仅因他对这位长子寄予厚望,更在于每当朝廷有重大事务,朱高炽总能及时呈上奏章,征询他的意见。然而此刻,西北竟有大变,他竟未收得朱高炽半分禀报,此乃异常之举,前所未见,于近二十年间从未有过。朱棣感此事非同小可,揣测朝廷中必有变故,否则绝不会出现这般反常。
如今,帖木儿数十万残兵困于黑山峪谷,连帖木儿帝国之帝亦受困其中。此刻若撤退,放虎归山,实难容忍。然而后方粮草迟迟不至,大明七十万大军在此,每日需大量粮草维系。嘉峪关中的储备已见底,再拖延数日,恐陷入被动,甚至因缺粮而不得不舍弃全歼敌军之良机,这是朱棣绝不愿接受的局面。因此,这几日他脾气越发暴躁,似有杀伐之气。
“老将军,此情此景……二叔、三叔与樊将军,皆未能料到,帖木儿帝国之精锐不逃反突,且不惜重代价突围。”朱瞻墉见老将军愈发烦躁,不得不开口缓和,他深知老将军为何焦虑,也明白当前所面临的困境。不过,朱瞻墉并不急躁,对于粮草问题,他已有应对之策,只是对西北局势及朝廷动荡仍存担忧。
听闻此言,朱棣怒色稍减,看着朱瞻墉问道:“小子,有何良策?莫非我们就只能如此僵持?”朱瞻墉微笑道:“僵持也并非坏事,帖木儿帝国大军几十万,他们的粮草又能支撑几日?老将军担忧的无非是粮草供应,此事我自能解决。”
“嗯?”朱棣皱眉道,“你当知我等所面临的难题,即便能凑齐七十万大军的粮草,但西北动荡,运输艰难,除非能迅速平定西北乱局。”
朱瞻墉笑道:“西北乱局只是小患,只要赢得此战,消灭帖木儿大军,我军回师之际,一切问题自解。”朱棣不悦道:“这无需你提醒,关键在于如何让粮草穿越西北,抵达嘉峪关!”
“呵呵呵,老将军似乎忘了,我商卫镖局是做什么的。只需一封书信,让他们调动各地商号全力运粮草至嘉峪关,再派一万龙骑军前往西宁接应。”
“我商卫镖局万人遍布全国,汇聚西宁,有他们在,那些叛军岂能翻天!”朱棣愣了一下,想起了在山东时确有此镖局,且已归属他名下,实则仍由朱瞻墉掌管。
“好,速令商卫镖局全力以赴运粮草至嘉峪关,同时遣使告之京师,半月内需见朝廷粮草,否则后果自负!”
朱棣爽快地采纳了朱瞻墉的建议,无论是朝廷之事,还是西北之事,都比不上眼前消灭这几十万帖木儿大军更为重要。一旦消灭敌军,大明西北将彻底开放,不仅开疆拓土,还可窥探西域以西的广袤世界。至于西北之乱与朝廷之事,正如朱瞻墉所说,待回师之后,自能迎刃而解。
“遵命,立刻行动!”朱瞻墉毫不迟疑,深知此事关乎七十万大军生死,不容轻视。
“去吧!”朱瞻墉转身离去,朱棣与朱瞻墉并未察觉,朱高燧的眼中掠过一丝阴冷。
次日清晨,朱瞻墉处理完事务,便去向老将军问安。临近营帐,朱瞻墉微皱眉头,只见营帐门口空无一人,这实属异常。老将军的营帐,素来是大军中枢,不论他在与否,总有卫士守护。今日这般情景,前所未见。
朱瞻墉未多想,毕竟老将军脾性难测。他踏入营帐,高声道:“老将军可起身了,我来问安。”
帐内无人回应。“人不在?”朱瞻墉疑惑,大清早,老将军去哪了?难道又去看黑山峪谷地形了?此时,他无意间瞥见帐中,老将军的床榻上躺了个人,细看之下,正是老将军。“老将军还未醒来?”
朱瞻墉疑惑,平日里老将军早早就起身了,今日为何还在睡?走近一看,只见老将军面色苍白,嘴角有血迹。“老将军!!!”
朱瞻墉心中一惊,几步奔至老将军床前。老将军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