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王阳明大传作者 > 第14部分(第1页)

第14部分(第1页)

今年,阳明36岁,干支记年则岁在丁卯。记年文有《别三子序》,开头大讲师友之道:〃自程,朱诸大儒没而师友之道遂亡。《六经》分裂于训诂,支离芜蔓于辞章举业之习,圣学几于息矣。〃将圣学的存亡与师友之道的兴废因果性的联系起来,是在批判官方的做法,将圣学〃异化〃为进身仕途的应试教材,儒学的精义遂彻底被遗忘了(参看拙著《新评新校》《与中国士文化》)。显然,师友之道是用师生链的形式保持着原儒之士子儒学的真本色。经过主试山东,以及后来的这场风波,阳明越来越意识到:只有自己另起炉灶,创立自己的学说和〃干部〃队伍,才有可能甩开官场那套混帐王八蛋做法,使圣学真正复兴起来。

所以,他虽身处逆境的极点,但偏要开〃顶风船〃了。正式接受徐爱等三人,做起〃导师〃来。这毫无虚华之意,倒有切身的反面感受:〃自予始知学,即求师于天下,而莫予悔也;求友于天下,而与予者寡矣。又求同志于天下,二三子之外,藐乎其寥寥也。〃现在收获了这三个弟子,他无比欣慰。但三人同时被举荐为乡贡生,就要到北京去了。他告诉他们,到北京后,找湛若水,就象跟他学习一样。

他坦白地说,这三个同志的离开,使他有失助的遗憾。他们自然是在哪儿都一样学习,〃而予终寡乎同志之助也〃,他是要准备做点什么了,〃同志〃一词,在此具有它最神圣的本义。就是要与自己一起与地面垂直相交,〃出身承当,以圣学为己任〃。

这种态度暂时还只是内倾性的一种人生姿态,它一旦有了广大同志,便是实体性的社会力量,就精神变物质了。阳明当然能够清醒地意识到现在只能是〃沉潜〃期,也当然只是〃潜龙〃在〃勿用〃时期的沉潜。他语意深长的教导这三个首批上了〃名册〃的学生要沉潜进学,〃深潜刚克,高明柔克〃,温恭亦沉潜也,〃三子识之〃!

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平静地到贵州龙场驿站去报到。尽管古代效率极低,时间感觉与现代大不相同,但依然〃事不过年〃。年终总要〃总结〃上报。阳明深谙〃度〃的微妙,他一定要赶在年底之前到达戍地。刚发展的三个同志进京了,他只有领着仆人一级的同路人开拔。

自然走得很慢,他从姚江坐船,抵达钱塘江,然后经江西广信「今上绕」、分宜、苹乡,进入湖南的醴陵,然后沿湖南的湘江,经过洞庭湖,朔沅江西上,经沅陵、辰溪等地,然后由沅江支流沅水,进入贵州玉屏。

〃山行风雪瘦能当,会喜江花照野航。〃看来,他还能强颜欢笑。因为这是他主动选择的道路,似乎没有多少理由怨天尤人。〃野航〃也是文人本是流浪汉的宿命,所以在野航中他能找到一种本真的感觉。野航,正是这条〃夜航船〃的本质。据说,幸福就是本质的自我实现,阳明也许找到了一种归宿感。

有趣的是,他在这种时候总能赶巧碰上和尚道士之类的朋友聊聊一些宿命的问题。他在江西玉山县的东岳庙中遇到旧相识〃严星士〃。一番神聊之后,王用轻松的语调说:我的出处行藏不用算卦,我是决心要与那些沙鸥去同群的。言外之义是我现在去偏僻的地方应皇差,只是为了避祸而已,为了避免更大的打击降到亲人头上而已。我本人是毫无功名心的。但,他真想做一个眼前这种岩穴之士么?其实未必。

不过,漫长的水路的确不能激发他〃路漫漫兮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豪情,他又到了当年过访娄一斋的广信。他当年志在成圣,如今是个〃犯官〃。遥想当年的豪气,他此刻只有哭笑不得的无奈而已。成圣之路必然逻辑的包含着发配之路么?

对这个话题他已无言。他未能在年底以前到达贵州。〃元夕〃之夜,他还与广信的太守在船中〃夜话〃呢。他当年就模仿过苏东坡的《赤壁赋》,现在依然情愿销溶于江风明月之中。他很感谢蒋太守热情地接待他这个准配军。这种古君子风让他感动得表示要继续寄诗给蒋先生。尽管他说到了湖南就寄诗过来,但现存的诗篇没有。也许是蒋个人保留着而终于湮没在滚滚红尘之中。

他在官场中口碑很好,又加上他是〃反潮流〃的英雄,沿途总有士大夫请他喝酒夜话,这颇能抵挡赴谪路上的孤苦寂寞。夜泊石亭寺时,他写了两首艺术水平也颇高的诗,给眼前的朋友并兼寄在别处的老朋友:

烟霞故国虚梦想,风雨客途真惯经。

白壁屡投终自信,朱弦一绝好谁听?

忧伤之中透露着沉潜的坚持,坚持之中又难掩抑无法克服的悲凉。这应该是他最真实的心境。

必须正视的现实是他必须往前走。刘瑾不相信眼泪,大明朝也不相信眼泪。他的情绪还是那么不稳定。当他只面对自己时,他的精神胜利法就可以使他感觉好起来:

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

琴瑟在我御,经书满我几。

措足践坦道,悦心有妙理。

……

悠然天地内,不知老将至。

羊肠亦坦道,太虚何阴晴?

在江阔云低雁断叫西风的〃野航〃之中,古老的《易经》居然使他欣喜起舞,顿忘形骸,大有何似在人间之慨。这显然是只能与智者道,不能与俗人语的〃精神舞蹈〃。发完少年狂之后,他又敛衽端庄的静坐,心游万仞神骛太极,去冥想大化玄机,生生之易理。结论是:

寒根固生意,息灰抱阳精。

要调理自己的精气神,去吻合生生易道,去〃辩证〃地迎接世界的挑激。于枯寒处悟见〃生意〃,又能〃晦〃处安身,负阴抱阳。只要精气内完,外物奈何于我?………这等于说我是神仙我怕谁?

这种超越飘逸的心境固然不常有,但一年之内有这么几次就足以保持精神胜利的〃元气〃。就有了抵御外界风寒的心力。正好这种精神法宝代有高人来作灯传。王在〃萍乡道中〃正好遇见一个祭祀周敦颐的镰溪祠。他自然虔忱地进谒。他对周圣人的评价要高过朱子。因为周子不支离(仅留下6248字的东西),有神性,兼容儒道释三家,而又能一本于圣道。周也因此而成为理学的开山祖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