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入制造局者,同享此殊荣。”
此言一出,更是如春风化雨,温暖人心,匠人未来,充满希望之光。
崇祯帝语毕,群臣愕然,竟令龙椅上的君主误以为筹码轻如鸿毛,未撼其心防。
须臾间,一白发苍苍之匠,膝下生风,跪拜如山倒,双眸泛红,旋即百匠如林,皆跪,声震屋瓦:
“谢陛下天恩浩荡!”
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泪如泉涌,难以自禁。
世间谁解匠人心酸?
彼等世代为匠,如笼中之鸟,科举无望,商海难涉,田园亦非其土,唯余铁火交融,修补世事,劳碌于琐碎,饱受冷眼,生活维艰。
今朝圣谕降下,解脱枷锁,子孙得脱苦海,自身亦享俸禄优渥,此情此景,怎不令人动容?
崇祯帝亦非不谙世情,欲一举废匠籍而恐人心浮动,国基不稳。
故设皇家制造总局,匠人入内,福利丰厚,然需以契约锁身,终身之约,严守机密,不离顺天府半步,违者严惩,乃至株连。
然匠人视此为缚,大明疆域,迁徙本难,守密之事,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
在当今之世,这些激励之策非但旨在稳固眼前匠才之心,更怀揣鸿鹄之志,欲广开才路,吸引四海之内,才思横溢、锐意创新的工匠群英荟萃。
试想,大明皇家制造之舵,麾下研发匠师仅区区百余,岂非贻笑大方?
户籍变革之念,他亦非未尝思及,然此举犹如棋局中关键一子,牵一发而动全身。
大明内政尚待梳理,故暂且搁置,转而借此时机,织就一张引才入彀的天罗地网。
“众卿平身,朕尚有喜讯欲告天下!”
崇祯帝笑语盈盈,其心中视此间工匠,犹后世之国宝院士,虽衣衫朴素,却皆是心头之宝。
匠人们闻言,惊喜交加,如沐春风,纷纷起身。此刻,他们望向龙袍加身的崇祯,眼中光芒万丈,敬畏之情渐褪,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敬仰、感激与爱戴,交织成一幅温馨的画面。
“朕欲设一奖,名曰‘科技进步之光’,旨在表彰那些在百工技艺中独领风骚、改良旧制、创新造物,以科技之力惠泽万民、强我大明军备之英才。此奖非制造总局专属,乃大明子民共享之荣耀,凡有奇思妙构,能利国利民者,皆可呈送制造总局宋应星处。
朕将亲自遴选,每年十杰,共襄盛举!”
如此一番话,不仅激发了匠人们的无限热情,更在大明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播撒下了科技创新、国富民强的希望之种。
特赐每位以岁月镌刻之金质勋章一枚,其上镶嵌时光印记,更附朕御笔亲书、私玺加冕之荣耀诰命,熠熠生辉;并赐白银万两,犹如江河之水,滔滔而来,以彰其功,尽显皇恩浩荡,恩泽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