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金刚经云:“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
雪窦禅师颂曰:
明珠在掌,有功者赏。
胡汉不来,全无伎俩。
伎俩既无,波旬失途。
瞿昙瞿昙,识我也无。
这颂虽引的《金刚经》的句子,但两者的内容几乎是全不相关。如苏东坡有一首诗讲春日游市郊,后半忽写“路旁道士色怒嗔”云云。与前半意思不相属,纪晓岚疑是二首诗,若不然则是不合章法。但此是纪晓岚的迂拘。苏轼的此诗只是一首。雪窦禅师引用佛经,往往不照原意。前此第九十六则引赵州泥佛不渡水等三转语,你是删去了末后还有一句,而以与赵州相反的意思来颂那三句。今此则的颂,一般的无视《金刚经》的原意。引人家的话是只拿它当作风,好风吹开了花朵,花朵却不是为解说好风。
《金刚经》云遭人轻贱是因先世的罪业,雪窦禅师的颂把此点全然不提,却道是你若要见真人,可在他遭人轻贱时见。譬如韩信,在淮阴市上他受胯下之辱时你可以看见他是韩信;在他钓于城下,受漂母之食时你可以看见他是韩信。又在登坛拜将相可以看见他是韩信,在九里山十面埋伏围困楚霸王时你可以看见他是韩信。这些都是机缘,若没有这些机缘,你就无法看见韩信。而现在是虽魔王也见不到我,释迦也识不得我。纵有明珠在掌,亦赏不得,更何有先世罪业。
雪窦禅师这样读经解经的方法,与今天学校里教师的讲要切题甚是不合。他的读佛经只是闻风相悦。而他的解经则是创造。你若要说他是杜撰亦得。然而历史上的事,当交代之际,譬如出的序题是唐朝,而出来的答案却是宋朝。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便亦在于他的不切合于清朝出的序题,而只答他自己的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