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太仓境内的刘家港,濒临长江,东与崇明岛遥遥相望。刘家港所在地名浏河镇。浏河为长江下游注入长江的最后第二条河流,此处长江离入海口也已不远,且河阔水深。作为港口,浏河始于汉唐,据说,当时只是刘、姚两家宅后的小河。元代时,为将皇家米仓的大米由海路漕运到京城大都,官府征集数万民工,将刘家港和毗邻的娄江及鲇鱼江沟通,刘家港一下子成了海港的规模,成为当时在江南条件最好的出海码头。在其后几十年的明永乐三年,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亦是率舟师从这里起锚七下西洋,故此当时就有“天下第一码头”和“六国码头”之称。
是时,刘家港船埠中桅杆如林。为海禁事,元廷在这里设了官员,管制出海事宜。
沈万三这次去苏北见着了张士德,生意上的事也甚为顺手。卸了货后装了十多船的盐,张士德嘱他去刘家港,找一个江南的义士大姑,她会安排出海事宜。沈万三在苏北不敢逗留,日夜兼程地来到了刘家港。
这次带了晓云出来,沈万三心情极好。美人、金钱都兼而有之了,人生得意,莫过于如此吧。在高邮时,张士德见他身边换了个更俏丽的女子,戏着对他说,情场得意,商场失意,而情场失意,却要商场得意了。你总不能什么都得意吧!这意思很清楚,你情场得意,可莫要商场失意啊!
这怎么会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待无花空折枝么!得意而并未忘形的他,却怎么也不会想到此时晓云心中的忧虑了。
晓云担心这是预支了欢乐,她总觉得身后有两双眼睛在看着自己的一举一动,间或还传来那恨不得要把自己给撕咬掉的磨牙的声音。
她怕今后日子不好过——还是在周庄时,沈万三将那只手镯重又套在晓云腕上时说,这次我要带你去高邮。
“不!”晓云退后两步,“我不敢!”
“你怕什么?我和大娘子已讲了,纳你为三房,这次出去就是我俩圆房!”
“我怕,怕汾湖的那个娘子!”晓云说着,低下了头。上次陆丽娘让她洗那些衣物时的情景,她印象太深刻了。
沈万三抓住晓云的手:“有我,你别怕!唉,二娘子刀子嘴,其实是个豆腐心。再说财大难免气粗。”
“不,那个财大气粗,可是你自己要的!”晓云点破他说:“你要借助她家的财力!可我,家里这么穷,我,我能给你些什么?”她说的这些,其实也是她心中最感到自卑的地方。
沈万三可不想再要一个比他更有钱的女人。在财大气粗的陆小姐面前,他自感已够自卑的了。然而,自己不能老仰着头整天看着那陆小姐的脸。从内心深处讲,他更喜欢的是别人仰着头看他。这点,晓云正适合。对陆丽娘当初要跟了他,他心里只是想着,钱找着我,我当然不会和它过不去。但对晓云对他的情分,他也是认为,情找着我,我更不会和它过不去!此时,看着晓云,他情感倒诚挚起来:“这些年生意场上搏杀,夜深人静之时,我何尝不想要个我愿和她说说心里话的人?”
晓云当然懂得他的心思:“老爷,大娘子、二娘子都对老爷那么好,老爷的情,也该用在她们身上!”
“不!你是在我最倒运的时候,出现在我身边,并帮助了我的。每每想起这个,我心里对你的情感,总和对大娘子、二娘子的不一样。有时候,我自己也搞不清为什么这样。我总不能,老是被父母之命左右,被钱财左右,我总有些自己要的吧!”
晓云抬起头一笑,笑得有些惨然:“老爷现在是做生意,春风得意了才想到要自己的情感吧!生意要是还处在困厄之中,只怕老爷还是首先被钱财左右,把自己要的扔在一旁呢!”
沈万三看着这个几乎说出了他心里话的人精,讪讪地笑着:“你啊,我的心思,别人不知,只有你才那么清楚。”
“老爷,时辰不早了,你今天要去望江楼找人,不要误了事儿。”船舱内,早已起身了的晓云在喊着正酣睡的沈万三。
沈万三睁开眼,看了看舱外的亮色,忙不迭地坐了起来。
当他们到达望江楼时,还没到中午。
望江楼是一处可看得见窗外船桅如林的酒肆。高楼临浏河之滨,从楼上望去,极目云天,惟见远处的长江莽莽阔阔,滚滚东流。楼上的厅堂中,悬挂着“望江楼”的三字匾。匾下为一山水中堂,旁挂着一副篆书楹联:
“大江由此东去;姑从是处销魂。”
沈万三带着晓云和两个家人来到楼上后,找个地方坐了下来。刚坐下没多久,三位客人也坐在了这桌子上。沈万三正想以女眷在场为由,让他们坐到别处去,可一位客人却问他:“客官,请问这位小娘子是大姑吗?”
大姑?沈万三一惊,他要找的人正是大姑。那个客人说他们是从外省来找这个大姑的,沈万三不知他们是什么人,没敢说自己也是来找此人。那几位客人,倒是热情地邀沈万三和他们一道喝酒。沈万三无法推辞。几个人一道觥筹交错了起来。
五十一
互道了姓名,几巡酒过后,沈万三话也多了起来。
那位客人给沈万三又敬了一杯酒:“沈老爷也是到这里来找人?不知要找谁?”
“我也是来找这个大姑!”沈万三一仰脖子将酒喝下,接着说起自己是个商人。
“哦!大姑,你见过她吗?”一个客人问。
沈万三摇摇头:“没有!”
那位客人提议说,喝酒无令也太无趣了,我们今天来一个趣改唐诗令,行令者取唐诗一句,略作改动,再取一句唐诗说明删改理由。诗句不得杜撰,说不出或不当者罚两杯,无趣者罚一杯。
众人称是,让出这个主意的客人先行此令。
倡令的客人看了看众人,又看了看那写着“望江楼”的三字匾说道:“望江楼中吹玉笛。”
一客人说道:“李白有‘黄鹤楼中吹玉笛’句,为何说是‘望江楼’?”
那人答道:“只因‘黄鹤一去不复返’。此句出自崔颢《黄鹤楼》诗。想那黄鹤既已是飞去,再称黄鹤楼,显然名不副实。”
众人道好。
接着一人说道:“少小离家老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