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下,完全没办法下手。
曹正卿也是个沉得住气的,派人盯着太子的府邸,准备再寻别的机会动手。百密总有一疏,他就不信了,太子能够永远躲在府中不出门,只要他出门,自己这边就有机会。
殊不知,刘子岳虽然足不出户,但却已经将状告到了京城。
延平帝看到黎丞的奏折勃然大怒。
他倒不是多心疼刘子岳,毕竟都整整十一年没见了,他连刘子岳长什么模样都记不清了,哪还有多深的感情。而且他儿子多,死一两个不受重视的他也不心疼。
他愤怒的是晋王敢一再地挑战他的帝王权威,一而再,再而三地对储君动手。
没错,虽然黎丞没指名,但延平帝还是第一个就怀疑上了晋王。
只是怀疑归怀疑,南越又没送来什么强有力的证据证明是晋王做的,他也不可能将这事直接扣到晋王头上,以此来治晋王的罪。
但这不妨碍延平帝对晋王更多了几分戒备。
能对自己的亲兄弟下这样的毒手?哪日对他这个皇帝下手恐怕都不稀奇。
延平帝气得将奏折丢在桌上,对邬川说:“召集许国公、工部尚书、吏部尚书……进宫。”
至于陈怀义和傅康年等晋王党自是被排除在外。
几个大臣进宫后,延平帝将黎丞的奏折给了他们。
大臣们看完都震惊不已:“陛下,太子殿下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延平帝欣慰地说:“好在太子是个有福的,虽历经磨难,但屡屡避开了危险,侥幸逃过一劫。只是陈院判说他的身体受到了损伤,本来过一两个月就可以启程回京的,如今还得再等一段时日了。”
“天佑我大景,天佑我大景……”许国公激动地跪下磕头。
其他大臣也一脸庆幸的样子,纷纷说着吉祥话,夸赞太子有真灵护体,屡次逢凶化吉。
这些话延平帝爱听,他现在迷信得很,对神怪之说,深信不疑。刘子岳这屡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让他觉得这个儿子确实有几分福气,心里不禁希望这个儿子能早点回京,兴许能把福气也带进宫里,他的身体也能跟着好不少。
但这都是以后的事,当务之急是解决晋王这个逆子。
若是不把晋王召回京中,软禁起来,只怕老七迟早要死在晋王手中。
老七再有福分,可到底也是凡胎肉体。而且老七势弱,没什么根基,无论是势力还是手腕心机都比不过晋王,两人斗下去,老七肯定不是晋王的对手,一旦老七真的有个三长两短,这朝中还有哪个儿子能跟晋王抗衡?
所以他对在场的大臣们说:“朕让晋王去襄州平乱,这都快一年了,金州等地是收复了,可襄州还乱着,就一座城池,迟迟打不下,也不是办法,朕准备派个人去接管襄州的江南驻军,一举拿下襄州,平了这场祸乱,诸位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大臣们都看得明白,延平帝这是等得不耐烦了,准备直接对襄州军务下手,彻底绝了晋王拖延滞留在江南的借口。这是第一步,估计下一步陛下恐怕是要让人去将晋王带回来。晋王若还是执意不回,那就是抗旨,陛下有的是借口对他动手,只要晋王不想背上个不忠不孝的名声,那就得老老实实回来。
在场的大臣都是忠于延平帝的纯臣,听了这话,纷纷推荐人选,而且刻意绕开了亲近晋王的武将。
延平帝很满意,从中挑了一个:“那就让范天瑞去吧。”
当即让人研磨下了一道圣旨,派范天瑞带人去接管在襄州附近的江南驻军,快速拿下襄州。
延平帝召了这么多重臣进宫,稍微注意宫内动向的都知道肯定是出事了。
傅康年和晋王筹划多年,暗棋不少,当天傍晚,今日宫里头发生的事就大致呈到了他的案头。
看着纸上传来的消息,傅康年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太子的命可真大啊,又让他逃过一劫。
其实不光是延平帝怀疑,傅康年都觉得平王遇刺这事十有八九是他家殿下所为。谋杀储君,虽说是大逆不道的事,但也不算什么,成王败寇,再寻常不过,这事坏就坏在,太子没死。
这个太子可一点都不像前太子。
傅康年叹了口气,太子没死,肯定是要找回来的。这不,告状的折子这么快就递到了京城,陛下也不负太子所望,怀疑上了晋王,甚至直接派了范天瑞去接管在襄州的江南驻军。
范天瑞是禁军出身,曾担任过禁军的副指挥使,武艺不凡,为人直爽,领兵打仗也很有一套,算是个实干派的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