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开国十大大将 > 第51部分(第1页)

第51部分(第1页)

,“真对不起你,我们结婚早,不能使你更快地进步;跟着我,让你受苦了,等抗日胜利了,我一定会给你更多幸福,给你买两身花衣服!……”

两人说笑着,陶醉在北方入秋的夜景之中。

马列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一个理论基地,也是培养党政军高级干部的熔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学府,院长是当时的党中央书记张闻天,副院长是孔祥熙、马寅初的同学,著名经济学家王学文。校舍由东西各三十多个窑洞组成。远处看,好像一条黑白相间的玉带绕在山腰中。教室是由一些用木头柱子搭起的草篷顶大房子,没有课桌,膝盖就是每个人的课桌,两边放几块砖头,上面搭块木板就是凳子。室内坐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党的高级干部,他们正在认真倾听毛泽东讲〈矛盾论〉。有的迅速记录,有的低头深思,有的不时点头。

毛泽东没有稿,但语言流畅,声调激昂,也不乏幽默诙谐之句,不时引起学员的哄堂大笑或阵阵掌声。

“早晨,我一进窑门,考官(马列学院的学员)给我一张考卷,让我谈谈苏维埃运动的历史,”毛泽东说,“这可把我给难住啦!”

教室里的所有学员都愣了,用惊疑的目光望着毛泽东,不知道谁这么大的胆子,竟敢考毛主席?

毛泽东呵呵一笑说:“这张卷,我只能得五十分哟!因为全国的苏维埃区域有十几块哩!那五十分,我请海东同志替我答喽!让他讲一讲鄂豫皖苏区的情况!大家说好不好哇?!”

“好!好!”

“让徐海东说说他是怎样牵着敌人的鼻子走的?!”

“让他讲讲鄂豫皖苏区!”

……

学员们一个劲地鼓掌,叫喊,好像一群中学生在起哄。他们当中,有许多是身经百战的指挥官,有许多是熟读“经书”的知识分子,有的是几经磨难的“老地下党”。但是在马列学院这民主、团结、平等的学习气氛中,他们好像又回到了童年,甚至互相起个外号、或互喊小名,……

坐在徐海东旁边的人,把他拉起来,让他上台。徐海东红红的脸,哽咽着说:“我是个粗人,没有文化,讲不了话!还是让毛主席讲吧!”

毛泽东这时下了讲台,走到徐海东跟前鼓励他说:“什么老粗老细,你打仗指挥得好,群众工作做得好,给大家讲讲实际斗争情况嘛!”不要被理论吓倒哟!敌人的几个师你都不怕!还怕这个小小讲台。走!我陪着你!“

徐海东被大家热情的推上了讲台,毛泽东坐在旁边。徐海东开始有些紧张,干咳了两声,既是清清嗓子,也是稳定一下自己的情绪,他语气紧张地说了一分多钟,还不时地转过头,看着毛泽东。毛泽东却向他点头微笑,表示很赞赏。接着,一切就像平时谈话一样,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从七条枪闹革命讲到鄂豫皖的强盛,在讲艰苦斗争经过的同时,还总结了一次次斗争的经验教训……

课堂上时而雷鸣般的掌声,时而发出呵呵的笑声。真没想到,他那一课,听得大家津津有味,博得了全场同志的喝彩!

最后,徐海东说:“我这不是讲课。拿四川话说,这叫‘摆龙门阵’。”

教室里又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二十六年后,徐海东回忆在马列学院的这段学习收获时说:通过学习,对中国革命的特点、党史、政治经济学等问题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特别是毛主席的〈论持久战〉以及当时的许多重要谈话,对自己教育更深。(见徐海东著〈生平自述〉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50页。)

西安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

太阳像个大火球烘烤着山村和城镇。9月的西安,仍然酷热如夏。延安军事检查团由徐海东这位少将旅长任团长,中午时分,徐海东步入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的大门。

徐海东是9月15日率领延安军事检查团离开革命圣地延安的。团里除了有四十多名干部跟随其后,还有他的妻子周不屏和儿子小林子、刚两个月的女儿小松子,也随行其中,在徐海东还指指点点,而徐海东却对他毕恭毕敬。

这个神秘的“秘书”就是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少奇同志。他长期在白区工作,为隐瞒自己的身份,装扮过工人、农民、教书先生和阔老板。有一次,在沈阳,为了从盯梢的敌人眼皮底下溜走,他还穿上了旗袍,包上了头,装扮成一个大家闺秀。现在,他要带领徐海东等四十多名干部前往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改名胡服,又装成徐海东的秘书。

徐海东一行刚一进西安,国民党的军政要员就纷纷前来迎接、拜见。他们之中,各色人物都有。有的是想贪图一下蒋介石悬赏十万元收买其脑袋的这个人的风采;有的是想看一看西安事变时守候南大门的这员虎将的尊容;有的是想试探一下几万国军都没围追堵截住的徐海东,到底有什么本事;有的是想来摸摸徐海东一行有什么特殊目的……

白天,徐海东接见来访客人,刘少奇总是穿着那件粗灰布长袍伴随前后,充当秘书的角色;夜晚,反过来,刘少奇找人谈话,徐海东再充当他的秘书、警卫员和学生。刘少奇有多年白区工作的丰富经验,指点徐海东,告诉他哪些人该见、哪些人不见,什么场合说什么样的话。刘少奇同志的沉着、冷静和机智,使徐海东十分敬佩、也受到很多的启发和教益。

徐海东离开延安前,把身边的三件宝:手枪、望远镜和一副漂亮的马鞍子送给了左权,同时领了一笔残废金。

“海东有个好习惯,每次领到残废金总是让大家享点口福!”一个干部走进刘少奇的办公室,望着坐在旁边的徐海东微笑着将了他一军。

徐海东是个直性人,马上说:“是呀!在延安,每次请客都是小米、山药蛋、南瓜一类的东西,我想到西安后,请大家吃顿好的!”

正在伏案写东西的刘少奇,放下笔,转过身,风趣地说:“那好啊!去吃西餐怎么样?”

他们真的来到了一家西餐馆,可是谁也不知道这些菜名到底是什么菜,该点些什么?还是刘少奇拿过菜谱,指点一番。穿白制服的服务员送上刀子、叉子、白餐布等餐具摆了一桌,又端来了面包、牛奶之类的东西。

“妈的!什么东餐、西餐,原来是娃娃吃的东西嘛!还戴什么兜兜!”徐海东说。

大家都被逗乐了。

“听说到了共产主义,都要吃面包、喝牛奶。”有个干部说,“那不都成娃娃了?!”

刘少奇接过话头说:“那不见得,中国人还是要吃中国饭,到那时也不一定都吃牛奶、面包……”

这顿西餐,大伙虽都没吃饱,却也都为开了一次洋荤而心满意足了。然而,徐海东打算用三十元残废金买件毛衣的计划,却泡汤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