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大宋收复中原是哪一天 > 二(第1页)

二(第1页)

远在千里之外的黄州城中,有一介布衣正在默默地审视着中原危机的发展,从中他似乎嗅到了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气息。

他就是半年前突然从汴京销声匿迹的索天雄。

索天雄与计洪奎再会于江南,颇费了一番周折。由于计玉珠遭遇不测,他不得不格外小心。他与索飞春离开汴京后,先向东行,而后突然又回程向西,兜了一个大圈子,确信身前背后俱无鹰犬伺候,方放心地改道南下。而在此间,顺发客栈的掌柜已先行潜回舒州,向计洪奎禀报了那场京城悲剧。

计洪奎闻知噩耗如雷击顶痛不欲生,但未因此忽略肩负的责任。为防官府顺藤摸瓜,他强压悲愤迅速做出布置,让“光明道”各骨干成员以适当方式分赴他乡隐蔽,他本人亦以身体患病为由,悄悄地关闭武馆撤出了舒州。考虑到索天雄父女可能仍会依约而来,计洪奎对受雇看守武馆的一个老者交代,如有来自北方的“表叔”找他,可告知来人,他的去向是黄州望江亭。

这个紧急转移措施采取得正是时候,恰巧使“光明道”躲过了一劫。原来,虽然危国祥由于种种不便而放弃了对“光明道”谋反线索的追查,淮南这边却出了问题。有个诨号“张魔头”的摩尼教组织者,因“传习魔教对抗朝廷”的罪名被捕,在官府的威逼利诱下“洗心革面弃暗投明”,招供出了他所知道的淮南一带最大的“魔头”计洪奎。如果不是恰逢汴京噩耗传来,唤起了计洪奎的警觉,他和他的亲信在不知不觉中被一网打尽是毫无疑问的。计玉珠于无意间以自己的捐躯挽救了计洪奎和“光明道”众多弟兄的生命,这一巧合使得她的牺牲价值倍增。后来众弟兄知此情由,皆尊供其为“圣女”。

不知是没听清还是记性差,看守武馆的老者阴差阳错将“黄州”误说成了“洪州”。捕快们据其所言去洪州搜寻计洪奎,自然是徒劳无功。待他们回头想到应当在武馆设伏蹲守所谓“表叔”时,却已错过了时机。

索氏父女亦是根据老者所云去了洪州。父女俩将洪州城里里外外转了个遍,也没找到什么“望江亭”。后来索飞春灵机一动,想到往昔押镖路过黄州时,曾闻当地有此一亭,似乎是个小有名气的景观。索氏父女遂又调头向北赶往黄州,果然在那座临江而建的亭榭栏杆上找到了计洪奎刻下的暗记。索天雄亦留痕作为回应,双方于是才得聚首。这时已是夏末秋初。

“中州虎”这个名头的主要影响力是在中原,索天雄的江湖朋友多散布于两河一带,所以索天雄原本打算,与以计洪奎为首的“光明道”弟兄密商过有关问题后,即返北方活动。但是出于某种原因,他在黄州做了较长时间的滞留。

客栈不是久居之所,父女俩便租了一处民居暂住,偶尔做些往来于周边地区的短途押镖营生。这样的营生赚不了几两银子,但于他们的生计无碍。因为索氏父女虽然是生活简朴,实际上并不缺钱。他们在南下途中收拾了一家恶霸,所得资财足够坐吃三年。而他们历年来所劫获的不义之财,早已不可胜数。不过这些钱他们从不乱花,而是每积累到一定数目,便悄悄地转移至一处人迹罕至的深山古刹掩藏,以备有朝一日作大用途。这个秘密除索氏父女及那神秘古刹里的“贫道”,再无旁人知晓。

在日常生活中,父女俩则一贯是布袍芒履粗茶淡饭。索飞春自幼跟随父亲过着这种生活,不仅十分适应,而且拥有着一种自谓不凡的英侠感。

既然做不做押镖营生都不影响他们的温饱,为什么还一直要做?那是因为,一则这是个职业掩护;二则由此可扩大交际面;三则他们对这个行当有与生俱来的兴趣,觉得隔三岔五出去走一趟镖,比一天到晚无所事事快活得多。

索天雄滞留黄州,首先是因等候江南诸江湖首领之故。

计洪奎有意搞个有点规模的群英会,广邀远近义士前来一聚。根据形势的需要,索天雄表示赞同。各方人等到达时间不一,这便需要等待。待到人头聚齐,时已入冬。此刻汴京已陷入宗翰、宗望两路大军的合围,但因道路阻隔消息不畅,这里的人们对此尚无所知。

聚会地点设在江边一个不起眼的渔村。应邀而来的,除了江淮一带的豪杰,还有荆湖方面的好汉。其中就有包括后来雄踞洞庭自号楚王的义军头领钟相,以及廖小姑、夏诚、刘衡等在内的南宋初期著名“匪首”。就荆淮两路范围而言,这些人物基本上就是主要的江湖精英了。

有缘结识这么多江南俊杰,索天雄认为可算是不虚此行。群雄亦多是为广结金兰而来。人在江湖,朋友总是多多益善。然而除此之外,这次聚会却没显示出更多的意义。

计洪奎的本意是想策动群雄协同举事,但这个愿望最终未能落实。造反的意愿这些人当然是人人都有,然而具体想法却是千差万别莫衷一是。不要说完全统一,欲基本统一都难。比如仅在一个起事的时间上,想法就大为不同。有的人打算明春动作,有的人想再待些时日,有的人则认为应相机而动,不好定死。至于行事的目的、宗旨、口号、方式等,就更是五花八门各执己见。众人于酒酣兴浓间议论得甚是热闹,各种高见层出不穷,可是直到分手之日,也没定下个子丑寅卯。各回各家后,仍是自拉自唱。

这是让索天雄很伤脑筋的一种状态。他宁可长期蛰伏,而不轻易树帜,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苦于江湖力量不能五指成拳。不过尽管如此,他还是认为召集这样一次聚会不为多余。这起码是对当地江湖力量的一次摸底,再说不经过一定的铺垫,相互间也不可能一下子便形成有效的合作关系。

但计洪奎对聚会的结果很不满足。他先前是赞同索天雄不到火候不揭锅的稳健主张的,现在却有些急不可耐。计玉珠的遇害,激发起了他急欲报仇雪恨的冲动情绪。就是暂时得不到其他人的呼应,他也打算亮出旗号明刀明枪地与官府叫板了。聚会之后,他把他的想法和盘托出与索天雄,希望索天雄给予支持。

索天雄一向忌讳感情用事,但对计洪奎急于举事的意图并未全然否定。因为计洪奎提出的另一条举事理由,正与他的心思相符。

计洪奎说,现在朝廷穷于对付金军,兵力捉襟见肘,乘机从背后捅他一刀,谅他绝无还手之力。这种良机千载难逢,不予利用,追悔莫及。

这话不错。索天雄多年来一直在等待一个适宜举事的天时,如今朝廷风雨飘摇朝不保夕,可谓天时已到。中原乱则天下乱,此时不动,更待何时?然而,这随之却也带来了一个回避不开的矛盾:在这种时刻对朝廷背后插刀,客观上就是助纣为虐。而对于如何解决这个矛盾,自从参加汴京保卫战起,索天雄之所思已不是一天两天。

依照计洪奎的意思,只要能拱倒朝廷,其余的不必管那么许多。索天雄则严肃地指出,你不管朝廷可以,但不能不管百姓,也不能不管随你起事的弟兄们的前途。权且假设你我联手能够乘乱拱倒朝廷,但我敢说我们绝对抵挡不住金军。到那时我们如何收拾局面?

计洪奎对答不出,便有点急了。他竖起眉毛质问索天雄,那么索公是什么意思?让我老老实实地憋在这里什么都别干?

索天雄摇头道,非也,该干的事一定要干。目前天下面临大变,无论从何而论,我等都不可作壁上观。问题是这步棋怎么走才可以走得顺。

计洪奎说,照我看事难两全,只能走一步说一步。索公有何高招,洪奎愿意领教。

索天雄顿了顿,轻轻吐出一言:“瞒天过海,暗度陈仓;因利制权,反客为主。”

此言虽寥寥数语,却是蕴含了一个大谋略:先以抗金之名合法地拉起武装,并使之通过抗金斗争不断发展壮大丰满羽翼。一俟外寇荡平,即出其不意地反戈一击,形成强有力的武装割据。彼时距离夺取天下,便只有一步之遥了。这个连环计早在群雄聚会之前即已产生,由于感觉聚会成员鱼龙混杂,索天雄没有当众亮出。

计洪奎脑瓜不笨,稍一咀嚼便基本上领悟了索天雄的意思。冷静思之,他不能不承认,如此运筹虽然道路迂回漫长,却是构想巧妙气魄宏大,较之直接起事的做法,前景要广阔得多。于是他心悦诚服地接受了索天雄的建议,暂且不提造反,而先以抗金名义去组建民间武装。

适逢中原险象环生,有枢密院的文告传至江南,命各地帅府郡守不拘常制招募义勇,鼓励乡里豪杰团结队伍为国效命。计洪奎大张旗鼓招兵买马的行为不仅名正言顺,还颇得各界赞助。官府对他的前科也既往不咎了。计洪奎由此愈加体会到了索天雄手笔之妙。他笑忖,待到老子的队伍壮大到一定的程度,你官府可就请神容易送神难了。

但索天雄心里清楚,把握乾坤旋转,仅此还很不够。各地的民间武装倘仍一如既往各行其是,到头来终难酿成大气候不说,还难免发生内部争斗。数年后的事实验证了索天雄的判断,计洪奎、钟相等江湖英雄没有死于金人或官府之手,却先后倒在了民间武装自相残杀的刀斧下。这是后话。

欲使群雄归于统一,必须有个领军人物。索天雄结识的南北枭雄不少,但其中可称霸一域者有,可威服四方者无。诸侯各有山头,皆非等闲之辈。欲使他们一致敬服,没有超人的品德、才能、地位和声望,是根本做不到的。索天雄自知他本人不具备这种资格,因此从未动过领衔群雄之念。但欲使星火燎原,领袖不可或缺,所以多年来索天雄一直都在留意寻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