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下人回来向林如海回报张老丈家的状况。听得老管家派人到邻居处打听清楚了,这张老丈是扬州本地的人,一辈子无儿无女,老妻去年又去了,年岁大了做不得工,一个人守着个院子,赁出去几间赚几个钱够自己嚼用罢了!
这许阳是他一个月前从湖边捡回来的,当时他被一条画舫的船娘从湖里捞上,可倒在那里不省人事,打扮又奇怪,故虽然被好心人捞上来,可毕竟救他的也只是几个船娘,撑的又是楼子里的船,哪里敢带他回去?看他还有气,就把他放在岸边,给他盖了个单子擦擦水迹,并将他抱着飘的大箱子也捞出来放到他旁边,已经相当的仁至义尽了。
正好张老丈路过,看他年岁尚小,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不顾自己又老又穷,硬把他连背带拽拖回家去。谁知道这少年醒了之后竟不像个好好的人儿,恐是吓着了,满嘴都是胡话,胡言乱语的折腾了好些天才安静下来,偏又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半大的人了,却还要张老丈与他洗衣做饭。这少年倒也真的不是那么不通世事的人,也给帮过忙,结果做饭险些点着了厨房,洗衣服又还要先烧热水,再加上被谁淹过一场,风寒一直没有好利索,走几步就冒虚汗,张老丈哪里还敢让他去?又心疼他年纪小,有点什么好的都先紧着他吃,一来二去,好容易小的病完全好了,倒把自己累的病了。
又打听到这叫许阳的少年,虽然什么都似懂非懂,对张老丈却实在是孝顺,虽干不得活,却是当真为了张老汉想尽办法了。每日到集上替人写信,可他毕竟是生面孔生意并不算好,于是又当了身上几样东西,因怕自己照顾不好老人,硬着头皮雇了街坊的一个大婶每日来给烧水做饭洗衣服,自己则是陪在跟前喂饭洗漱,老人病在床上,他每日端屎端尿也不曾嫌弃过半分,便是亲儿子,也未必做的比他强了。
林如海听了,倒有些赞叹。这孩子虽是一派天真,虽有些娇气却不骄纵,虽莽撞却不乏赤子之心,又想到他所说的“来自几百年后”,更是觉得心里有些痒痒:几百年后是甚么样子,可不是谁都能知道的!所以说其实那许阳没说错的,林如海不愧是林黛玉的爹,遇上这样奇怪的事情,除去担心家人之外,好奇的竟是几百年后的风土人情。
整整5天的时间,林如海认真的把那套红楼梦看了三遍,衙门里紧急的公务拿回了家,反正他请了前太医过来,摆明了是生病的。白天看书,晚上就结合了书中的内容开始回忆那南柯一梦的经历,认认真真算计了过后几年朝廷上的变动,认真地思考着如何改变自家的命运。改变命运这个说法听起来摩登了些,跟这个环境不搭调。但是确实就是此时林大人的心情写照。任谁知道自己只剩下四五年好活,自己闺女在自己死后三年也憋屈的死去了——就算那个续书没谱,但是在女儿生死这一点估计却不是杜撰的——知道这种种可怕的未来,不想改命才是疯了呢。
又仔细想了几日,最后狠了心把孟姨娘也叫来商议——实在是没别人可以商量了,孟姨娘那日听了半截子话,与其让她想东想西的还不如说了实话,她是女人,心思细,又是有点见识的,外务上不成,但是家里这些麻烦她恐怕确实有点主意的。
许阳那边的消息也一直不断传来,那张老丈怕是真的不行了,许阳这几天衣不解带地伺候着,每天都要背着老丈哭几场,据说熬的也瘦了不少。林如海感激他为自己送来了书,又喜爱他的人品,加上慈父心肠发作,所以一直让老管家着人专门照顾着他。别的不说,起码把那几间破房子捯饬的能住了,也有人专门洗衣做饭煎药了。这又要说林家的教养了,就算是派到个穷老头子家帮忙,派去的下人也是勤勤恳恳认真做事,林家一向简朴,林如海又是御兰台寺大夫,对家仆约束的越发严格,所以确实不像其他高官的下人般一个个养出嫌贫爱富一身的毛病。
林如海一脑袋的糟心事,原本是很清楚的人,可是毕竟事关自己跟女儿的性命,照他想的,真是不想让女儿在贾家多呆上一天了!若说对岳母一家有多恨,倒也未必,岳母是真心疼爱女儿的。至于后来的种种事故,人死茶凉,怪只怪自己死的早!林如海这人,是一个真正的君子,不是满口道德文章的那种,而是真正地为人谦和,严以待己宽以待人的谦谦君子。他遇到不平之事,往往先反省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够好,而后才是追究别人的错处。所以尽管看了几遍红楼梦,对岳母一家,有埋怨有责怪,但确实达不到恨的地步。但,即使不恨,心里毕竟还是有了疙瘩,实在不想女儿在那里呆下去了。想接女儿回来,又想到女儿的教养问题,满头的官司越想越心烦。
倒是孟姨娘果然没让他失望,陪他想了几日,也认真地看了书,又细细问了他还记得多少梦境之事,整天想的眼睛都熬红了,这日一早,忽的对林如海说:“老爷,您接姑太太回来吧!”
第四章
“接姑太太回来!”
一语惊醒梦中人!林如海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其中关窍!这不但解决了接女儿回家无人教养的问题,说不得还能避免了姐姐病故的这个事故!想起姐姐年前死了婆婆,梦里自己忙于公事,明知道姐姐寡妇一人,没有子女,相依为命的婆婆又故去了,自己却没时间探望,只让人年节准备礼物送去……
想自己少年丧父,母亲柔弱多病,几乎是姐姐一人支撑了家里十几年,为了等自己长大成人,硬是把自己的婚事放在一边,结果二十多岁才嫁人,嫁的自然不算如意。丈夫身体不好,婚后多年他们都没孩子,也是年近四十才得了一个哥儿,夫妻俩爱的跟眼珠子似的。偏又在两岁那年被人拐了,林姑太太的丈夫一听说这消息就病倒了,没两年便去了,她与同是寡妇的婆婆相依为伴多年,前阵子婆婆又去了!自己也曾写信让姐姐索性过来自己这边,被姐姐拒绝了,只说有夫家族人照料,一切都好。可想起几日前的梦境,才忽然醒悟:姐姐孤零零的一个人,哪里过得会好了?分明只是不想给自己添麻烦罢了!
想到此处,更是下定了决心,急忙修书一封,派了可靠的老家人去接姐姐。
林如海在信里也不多说怕姐姐一人无人照料的话,只说自己孤苦一人,身体不好,怕姐姐再不来,有生之年都见不到了。又说自己的女儿虽送去外家,可是自己思念的苦,越发撑不住,想接女儿回来,又怕女儿落个无人教养的名声,得不到好姻缘。只求姐姐可怜自己,到这边陪陪弟弟,帮弟弟照料女儿,让弟弟死前也能享受几年天伦之乐。
以林如海一贯为人,岂能写得出这般死皮赖脸,拿性命要挟的信?实在是一番惊吓之后,觉得什么也没有自家亲人性命重要了,就是没脸没皮一些又值什么?总归自己姐姐看了信一定会心疼自己,就是再为难也会赶来的。果然后来林姑太太接了信,大哭了一场,二话不说,召集了夫家的亲戚,只说自己年岁大了,也不准备过继孩子了,若是天可怜见能找到自己的小儿子,自己的那点嫁妆银子也够养活了,其余身外之物,一个寡妇人家也没什么稀罕的了。把夫家的财产该分的分该送的送,只留了老宅跟几百亩地养活几个老宅的老家人,把自己的嫁妆,田地铺子自然是收好了契书着人打理,而当初带到许家的物件能带走的带走不能带走的变卖,租了船浩浩荡荡地往扬州赶来,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另一面,林如海咬牙继续厚脸皮装病。又写了信往京城荣国府上送,依然是只说自己病了,想见女儿,直接派了老管家的弟弟跟弟媳妇去接,孟姨娘暗地把那媳妇叫来嘱咐:让她见姑娘,嘱咐姑娘把喜欢的东西收拾行李的时候都带回来,衣服什么的倒罢了,一年大似一年的,丢了也不可惜,重要的首饰书籍干脆都带回来,不稀罕的就不用收拾了。一定要告诉姑娘大人身体问题不大,只是想姑娘了,让姑娘别担心,再把姑娘急病了那可了不得。这些话私下跟姑娘说,让她别跟老太太讲,免得老太太舍不得。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老爷想姑娘的紧,不这么着也不好意思生生的直接接回来,反正过几年老爷是要回京的,姑娘也不用舍不得大伙儿,以后还是得见的。
如此两拨人出去,林如海这才稍微定了定神。
又忽然想起自己的任期问题,不禁暗暗叫苦。梦里之所以自己身体后来那么差,无非是在这该死的巡盐御史的位置上坐的太久了,麻烦太多才累坏的。这巡盐御史本就是由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就是兰台寺大夫,第一章说过的)兼任的,规定就只任一届,怕的就是跟盐政上的人处的久了沆瀣一气。偏自己深得圣恩,结果三年满了(清初这个职位任期一年,很明显这是架空,原文里没听说林如海换工作的事情,明显干了不止一年,所以我按照一般的官制三年算了,第一章提过,这里再强调下,免得遇到考据党抽我……咳咳)硬是说他办事让自己放心,又放了三年。这种火烤般的位置,居然让自己连任,难怪自己没几年就见祖宗去了……
林如海想起明年年初就任期就满了的事情如坐针毡,思来想去,还是老办法,继续拿病当免死牌!反正这几日自己身体确实不怎么样,秦老太医都说他思虑过度了,干脆,上疏乞骸骨!只说自己年近半百,身体越发不中用,实在不堪重任,愿次任期结束后告老还乡,求圣上恩准。
林如海是真的怕了巡盐御史这个活儿了,得罪人不说,还被一群人死死盯着,行动上处处小心,实在是提心吊胆。至于告老还乡?谁会想四十多岁就退休?这正是往第一权利集团挤的好时机!无非以退为进罢了。自己的年纪皇帝放自己告老的可能性非常小,一面派个人接替他的位置,一面也会安抚他让他好好养养身体。顺利的话自己“痊愈”之后就能回归兰台寺大夫的正常生活,回京,这才是林如海的最终目的!林如海二十八岁被点探花,三十九岁的时候就做到兰台寺大夫,十二年间从七品的翰林院编修升到三品的兰台寺大夫,坐火箭也就是这样子了!而兼任巡盐御史,虽没品级,但也能看出林如海真的是深得圣恩,在外面转一圈攒资历,回京后只会升的更利索。林如海的脑袋绝对不是常人可比的,算盘打的清清楚楚,他心里也发了狠,没儿子,自己就带着女儿过活了!自己官位坐得稳,就是给女儿招婿,也自有一大票美少年争着抢着给自己做上门女婿。
林如海越想越觉得有道理,越发觉得自己必要活得长命百岁,女儿才有人撑腰,于是急忙叫人打了洗脸水,戌时一刻就睡下了。惊得孟姨娘特地跑来看他是不是哪里不舒服了,怎么今儿睡得这么早。结果听得林如海老神在在的说自己要惜福养身,多多休息,努力活个百十岁,看自己女儿生十个八个小子,要从女婿那里抢来一半儿来姓林。如此种种,听得孟姨娘哭笑不得,知道他这几天是惊得很了,猛的想通了,心神乍得松快,因此有些发疯,便不管他如何胡言乱语了,给他掖了被角,径自回房睡了。
这孟姨娘说来确实是个妙人儿,她亲人几乎死绝了,当日自己也寻过死,被人救了;后来不寻死了,就真的完全放下心情好好地过日子。每逢初一,十五,她必然出门去拜祭父母跟前夫儿子,可是回到林府,就绝不哭哭啼啼。外面也有人说她背地里贪图富贵,不知道羞耻,一个寡妇竟然与人做妾。可在林府却当真没人这么说,她若想做妾,当日就不会嫁出去,林老太太特别的喜欢她,专门说过想她留下与林如海做姨娘的。是她自己不愿罢了!后来确实是丈夫儿子枉死,自己被婆家人伤透了心,几乎死了,被知道消息的贾敏接回来,这才回到林如海身边。
这也是老天的安排,若她当年直接就做了林如海的妾,必然要受一番内宅的磋磨,如今恐怕也不过一个唯唯诺诺的老姨娘。偏她在外面经历的许多,再回林府,对林如海并无什么争宠之心,反倒能一派安详的只当他是当日的大少爷,好好的照顾他。
也因此,林如海这次遇到这般匪夷所系的事情,思来想去还是与她商量了,无它,三十年的情分使然。
孟姨娘使人把林黛玉的院子细细的打扫了。又估量了她的身量,因为家里人少,便特意的请了四个绣娘到家里来给大姑娘做衣服,估计着做了大小薄厚每季6套的衣服。姑太太要为婆婆守孝,又不可能空手过来,衣服准备的倒容易些,每季两套素服全了礼节就好。又叫人去融了金子银子,拿了家里的珠宝请了珍奇坊的老匠人专门来做小女孩子的首饰和妇人守孝的银饰。又说院子里的树该修建了,女孩子的院子应该再多种点花,一会儿又要把黛玉屋里的帐子纱窗全换了,一会有想起姑太太闻不得芍药的香味赶紧又让人把给姑太太准备的院子里的芍药都挖了去,忙的不可开交。
林如海一脑袋的糊涂,看她奔来跑去竟没时间理自己,便又犯了老人疯,直把她叫来说:“还有两个月才到,你现在折腾什么呢?”孟姨娘一个眼刀扫过,恨声道:“还说疼女儿,你女儿都多大了?过去的衣服还能穿么?又不知道姑娘现在到底多高,总要多做几件。她走时才留头几天,有几个首饰能带?难不成让她半大的姑娘带太太的钗环?姑太太守孝,虽她自己不缺衣裳钗环,可咱们准备些,总让姑太太心里舒坦。还有姑太太的房间,那杏子苑上任严大人就没有让人住过,咱家人更少,前前后后快十年空着,不好好收拾怎么成!姑娘总要嫁人,要是太太在,早就开始备嫁妆了!好在姑太太过来了,总算可以开始置备了。”
也是这几日林如海想开了,不总是伤春悲秋,不然借孟姨娘个胆子,也不敢提贾敏。不然闹不好这老头又对着窗户吟诗悲叹,那才是愁死人呢!
林如海果然还是悲从中来,这次到没有伤春悲秋,只是埋怨自己:“是啊,也不知道玉儿多高了!我真是狠心,竟把她就这么送走就不管了!早就该把姐姐接来的……”
“又说傻话,姑太太的婆婆当日还在,你又怎么能把姑太太接过来。”这几日林如海不那么死气沉沉,孟姨娘说话也轻巧了许多。
于是林如海也跑到女儿院子里,一会儿道:“帘子红色喜庆些!”一会儿又道:“要我说,这里种一丛玫瑰才好,多精神!”更把自己房里的好砚台搬了两块过来。孟姨娘嫌他烦,没一会便撵他回书房了:“你少掺和,我们倒收拾的快些!”
林如海只是捻须笑,却不肯出去。正在此时,忽见小厮来报:
“狗眼儿胡同的张老丈故去了!”
第五章
张老丈的死对于林如海来说并不意外,秦太医早说过了,他现在活着也只是熬时间。好吃好喝好药养着,无非是少受一点罪罢了,最多也就是多活个把月。果然从许阳来见林如海,算起来不过是过了二十天,老头子便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对于面都没见过的张老丈,林如海自然不会对他的死有多少感慨。倒是那个许阳,这些日子的表现确实令他刮目相看。
在这过去的二十天里,许阳再没有来过林府。就如他说的,他来见林如海所求的,只是一个能为张老丈好好看病的机会。而得知张老丈再活不了几天之后,他只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