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必须要有材料,没有材料,光凭想象是写不出好的文章来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是做饭的米,是构成文章的要素之一。没有丰富的材料,没有丰富的生活基础就很难动笔。
什么样的材料写出什么样的主题。胡编乱凑、凭空想象、不健康的材料是写不出好作品出来的。
材料来源于社会,来源于生活积累。来源于对生活细心的观察,认真地研究,仔细地调查了解,科学的分析。
还有,材料来源于学习,来源于阅读,来源于吸收别人的经历……
要善于查阅各种书本上的材料,寻找符合自己写作需要的东西。要由小到大一点点积累,要做成小卡片记录下来。要分类,以便于写作时随时取用。查阅来的书面材料在写作中是可以引用的……
有些人在生活中爱管闲事。其实,这也是一种收集材料的好办法。在管闲事中,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就有了较深刻的了解,就收集到了材料。作者不妨采用……
*在写作资本论时,经常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查阅了大约150多种著作,做了大量的摘录和笔记。
1959年9月,曲波在《关于《林海雪原》》一文中曾经这样写道;
在写作过程中,自己有这样的几点体会:
第一,现实的斗争生活,是创作最根本的基础。没有杨子荣等同志们的斗争事迹,我是根本不可能写出东西来的。
《林海雪原》的问世,首先应归功于党领导的伟大的革命时代,和党所培养出来的时代英雄。我自己只不过把英雄们的斗争事迹作了一点文字的记载而已。
不少读者以为少剑波就是我自己。其实虽然少剑波有些事情是按我的经历去写的,但我绝不等于少剑波。因为这个人物,作为这样一部小说的主人公,我是企图按照人民解放军中这样一类青年指挥官,就是从小参加八路军,党把他在火线上培养长大成人的形像来刻划的。
第二,在丰富的斗争生活基础上,我又深深体会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是个十分重要、丝毫不容苟且的根本问题。
爱谁,恨谁,爱什么,恨什么,歌颂什么,打击什么,都不容许有一点含糊。我爱党所领导的解放人民的伟大事业,我爱党所给予我们的光荣的任务,我爱小分队的战友,我爱林海雪原的蘑菇老人、工人和猎手;我爱的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它们是祖国的锦绣河山,是祖国的万宝库,……立场鲜明,爱憎分明,是对无产阶级文艺战士起码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第三,初学写作,有重重困难,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才能突破这些难关。高度的革命责任感是不屈的意志和毅力的主要泉源。只有革命的责任感,才会使自己的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写作的“士气”旺盛,并能克服一切困难,从繁忙的工作中索取自己所必需的时间。
第四章·选材与剪裁(2)
《浅谈写作》彭城奔牛编写
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是个历史人物。姚雪垠在写《李自成》这部长篇历史小说时,不是凭空想象,胡遍乱照。而是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认真的分析,查阅了历史上大量的文献。做了很多卡片,把正史、野史、民间传说、名人笔记都进行了阅读、分析、摘录。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作者才能真正认识历史的规律,才能写出栩栩如生、符合李自成那个年代的人物。才能还原历史真面目,才能贴合实际,重现历史人物及其光辉形象。
作家姚雪垠在小说《李自成》前言里是这样说的:
一部长篇历史小说的主题思想不是产生于作者有了写作动念之后的凭空构思,而是产生于他对历史作了认真的研究之后。只有经过对历史作了比较广泛和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才能理解历史问题的全貌,内容和本质,以及历史运动的规律,从而能够比较正确地反映历史事变,写出来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塑造好历史人物。
文艺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里反映的产物,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收集材料是艰苦的、繁重的。要做大量的工作,要阅读,要记录,要把材料分类。要做科学的总结,要持之以恒,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要耐得住孤独和寂寞。。。。。。
根据前辈作家的经验,有人把怎样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的方式归纳成下列三种。
(1)马卡连珂方式:即记录下自己的工作、生活和斗争。
(2)契诃夫方式:即注意日常生活的观察和记录。
(3)巴尔扎克方式:巴尔扎克后半生纠缠在商业债务之中。接触过许多商人、出版家、银行家、高利贷者,这是他积累的重要来源。他经常在晚上独自徘徊街头,跟在剧院下戏的工人后面,听他们谈戏、谈家常。
有了材料,还要注意材料的真实性,还要挑选……
真实、(是指题材能揭示生活内在的本质和规律性,而不是一定要求题材一定是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实)
创作中,作者可以用浪漫,可以用夸张的手法去表现主题。但是,所用材料必须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作品不能算是好作品。
作者要认真,细致地去研究生活,去选材。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去开展。材料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而不是作者刻意制造的。要观察,要分析,要询问各种人,不懂的地方不要装懂。。。。。。
作者要热爱生活,只有热爱生活,才会对生活有兴趣,才会有所发现。如果,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就无法发现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就无法获取第一手真实的材料……
材料来源于生活
来龙去脉要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