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芳明馆角头发展历程 > 第320章 风暴前夜(第1页)

第320章 风暴前夜(第1页)

宣和七年九月下旬,宫廷内外波涛暗涌。赵佶本欲借方梦华启发,推行「摊丁入亩」的改革,以期缓解财政危机,并改善对农民的税收制度。此举若能成功,将意味着中下层百姓的负担大为减轻,也可能成为他治国的一大政绩。然而,这一改革却触动了朝中众多大臣的既得利益,特别是那些依靠赋税盘剥而积累权势的文官集团。

王黼首当其冲。他乃朝中权倾一时的相国,财权与地位极高,而「摊丁入亩」正是直接削弱他与一众同僚的利益。因此,当赵佶提出这一方案时,王黼态度强硬,召集党羽对其全力抵制。甚至在朝堂上,他不顾礼仪地拍案而起,激动地向赵佶喊道:「此策若行,乃断我等根本。陛下莫要被小人蒙蔽,以大宋江山为赌,兴如此乱政!」

赵佶虽素来性情柔和,崇尚艺术,不甚擅长政治斗争,但此刻面对王黼的指责,他依旧稳坐龙椅,淡淡地回应:「此策乃为天下生民,若行得通,可使国祚延续,百姓安居乐业,天下何患不定?卿等何故如此大动肝火?」

然而,王黼早已失去冷静,他当时便一语惊人道:「陛下若执意如此,莫非是要退位让贤?臣与诸公等皆已定议,拥立郓王赵楷为帝,或许能更稳国本!」

此话一出,朝堂哗然。文官们惊愕地看着王黼,谁也没想到他竟敢在如此公开的场合威胁皇帝。赵佶双目微眯,脸色微沉,目光冷冷地注视着王黼,但一时未作表态。

王黼此番言论彻底撕破了脸面,他与郓王赵楷的支持者再无退路,只能继续推动夺嫡的阴谋。而此时,另一派势力也迅速反应过来。耿南仲、黄潜善、李邦彦等人坚定不移地支持太子赵桓,认为赵佶若有传位之举,必须是由正统的太子继承大统,绝不容郓王插手。他们迅速集结力量,与王黼一派展开了激烈的权力博弈。

耿南仲在朝堂上当即反驳王黼:「郓王虽为陛下之子,但太子赵桓早已确立正统,岂容他人觊觎?朝纲自有规矩,岂能因一时异议而动摇根本?郓王党意图行此逆乱,实乃不臣之举,陛下当察明!」

黄潜善则冷静分析,进一步指出:「摊丁入亩确是改革之策,但其利弊需全盘考量,暂缓推行并不意味着否定陛下的英明决策。臣请陛下暂且放缓,待各方商议再定方向,免致朝堂纷争,正是保国之道。」

与此同时,赵楷的支持者,如宇文粹中、聶昌等人,则暗中推动赵楷联络更多朝臣,试图加快夺嫡的进程。两派在朝中你来我往,争论不休,而赵佶坐镇中央,未明示自己的立场,反而因为两派斗争的白热化,暂时稳住了他的帝位。

尽管面对文官们的激烈争论,赵佶深知,这不仅仅是关于摊丁入亩的改革,更是一次对他权威的挑战。他虽然软弱,但并非没有政治手腕。此时的赵佶决定暂且维持现状,不急于推行改革,但也不会立刻退缩。他希望通过文官们的内部争斗来削弱两派势力,从而继续掌控局面。

他暗中召见了信任的宦官与心腹,对他们低声说道:「让他们争,争得越激烈,朕的龙椅便越稳。」他决定暂时不处理王黼的出格言论,也不表态支持哪一方。

随着争斗的持续,朝廷内部的氛围愈发紧张,赵佶一方面需要平衡各方利益,另一方面也要避免改革失控引发更大的危机。而此时,外部的金兵威胁依然存在,国内外的局势都逼迫着大宋朝廷不得不做出艰难抉择。

赵佶刚刚从臣子们的争论声中脱身,还未平息心中的烦乱,就接到了来自河北的紧急军报。这份急报如同冷风刺骨,瞬间让整个朝廷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

首先,燕山府知府蔡靖的汇报让朝廷震惊。数月来,为了确保郭药师率领的常胜军在河北驻扎,宋廷通过海河转运的粮草已尽数优先供应给这些来自辽国的降将,而河北和陕西的宋军因此士气低落,心生不满。这一系列的优待使得常胜军与本土宋军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最终导致军营内的宋军与郭药师的部下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蔡靖的报告中提到,他费尽心力才勉强压制住局势,但眼看局面一发不可收拾。更糟糕的是,郭药师本人已毫不掩饰地与金国的使者往来频繁,对宋廷的忠诚似乎岌岌可危。「此乃喂不熟的白眼狼,」蔡靖在奏折中愤然写道,「郭药师已然背离我朝,其忠诚不可再寄望,臣请陛下及早定夺。」

这段话犹如一盆冷水浇在赵佶头上。郭药师,作为宋朝投降辽国的精锐降将,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抵御金兵的中坚力量,宋廷对他寄予厚望,而今蔡靖的报告无疑是在告诉赵佶,郭药师不仅靠不住,甚至可能倒戈金国。

与此同时,中山府转运使吕颐浩的上书也极为紧急。他的汇报提到,金兵至少十万人已经穿越居庸关,正集结于燕山脚下,阵势浩大,气势汹汹。吕颐浩语气沉重地强调:「河北危在旦夕,金兵来势汹汹,望陛下尽速调动兵力,备战不可松懈。」

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瞬间打破了赵佶心中的侥幸。朝廷上下原以为金国刚刚灭辽,尚需时间消化辽地,不会立刻对宋发动战争。如今,金兵已经逼近河北边境,意味着一场大规模的入侵正在酝酿。

赵佶立刻召见了当初主导与金国缔结「海上之盟」的赵良嗣和武德大夫马扩,质问他们为何局势会演变到如此地步。

赵良嗣神色凝重,言辞谨慎:「陛下,当年海上之盟确是双方达成的协议,金国承诺灭辽之后,定会给予我朝三年的缓冲期,绝不会马上南下。然而,臣等万万没料到金国的进展如此神速,居庸关至燕山仅数日,便见十万大军集结。此事的背后恐有深谋远虑。」

马扩也上前解释道:「陛下,金国国势虽强,但刚刚吞并辽地,内外皆需整顿,本不应如此快速动兵。我朝与金国的协议,至今仍有约束力。臣以为,此次金兵行动或许并非全面南下,而是展示力量,试探我朝的反应。」

赵佶冷眼看着二人,沉默不语。海上之盟确实给了大宋一丝喘息的时间,但眼下的局势已经逼得他不得不正视现实。金国的迅速集结和郭药师的动摇让他感到被背叛的愤怒和无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