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是官府背书,又有白纸黑字的告示贴出来,人们对于这封“招生启事”的信任度还是比较高的。
只是毕竟从前从未有过先例,对于那些闻所未闻的条例,大家心里难免有些没底。
“我听人说,书院选拔不看名声那些,所有人都能参加选拔,可是真的?”
这年头,某某县的哪个郎君有什么名声,听着似乎是很厉害,也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但说白了,这些都是虚的东西。
当然也有因为名声得到上面注意,最后平步青云的人,但那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大部分人能不能成为“入选的人才”,还是由彼此的家世决定的。
这也是为什么杜仲胶厂开办会成为这段时间众人议论的重点的原因,实在是那句“不论家世,只看学问”,戳到了人们心中最深的那个地方。
“当然是真的了,不是都写在告示上了吗?”男人似乎笑了一下,“学院的选拔只看你们各自的真才实学。只要进入了学院,不管家世如何,大家都是站在同一起点的人,学习的内容也是一模一样的。到时候谁能通过最终的考核……”
他没有把话说完,但众人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
全凭各自的本事。
第108章
学院正式开始上课前,为了鼓舞学生的士气,先把学生们都集结在前院,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动员大会”。
这个众人闻所未闻的大会当然是谢虞琛建议书院开办的。
这和他前世拍戏,剧组也会在开拍前举办开机仪式一样,不一定有什么实际上的作用,但如果不办一个的话,总感觉缺了点什么似的心里安定不下来。
而且通过书院考核的这些年轻人还和后世学校的学生有一些不同之处。
按照谢虞琛的要求,书院在选拔时,只关注学生的才能和天分,并没有对其家世背景有任何要求。
再加上那些世家子弟们自持身份,也不愿与这群布衣百姓混迹在一起。因而书院的第一批学生,基本都是些自身天赋不错,但是因为家境贫寒没有出头机会的人。
虽然不管是招生时的管事,还是后来在书院里遇上的先生,都再三跟他们强调过,不论家世好坏,书院对他们都是一视同仁对待,但到底是第一次,众人心中难免惴惴。
书院在他们入学前开办这么一个“动员大会”,一定程度上也安了不少学生的心。
学院是按照谢虞琛的指示和要求一点一点开办起来的,但谢虞琛并不负责日常的教学。书院的学生们只是听过谢虞琛的名字,对于他本人,大多在动员会上才是第一次见到。
谢虞琛并没有在会上多待,简单地介绍了一下书院的办学宗旨和杜仲胶厂的发展方向之后,便匆匆离去,消失在了院子的侧门外。台下的许多学生还因此露出了点失望的神色。
书院的院长苗文和是一个面容白净、气度儒雅的男子,约莫三十来岁,举手投足之间能看出他良好的教养。
书院的先生大部分是跟着谢虞琛从东山州离开的那些人,熟悉杜仲胶的生产技艺,虽然在林场的时候也被谢虞琛安排着念了点书,但气质和传统的读书人还是有很明显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