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枢一面歪着身子支颐含笑,一面拿布老虎换寿阳怀中的小兔,寿阳却抱紧了不肯给。斜飞的日光拂过她洗尽铅华的素容,笑颜温暖澄澈。玉枢笑吟吟道:“卢刺史是不是很蠢?不然怎么千里迢迢来寿光寻你?”
我笑道:“青州毗邻寿光,算不得千里迢迢。卢刺史是一个有罪的京官,被贬去青州做太守的。大约心里一直不大痛快,所以查案的时候没太用心。”
玉枢顿时露出嫌恶的神色:“这刺史怎能如此惫懒?因为自己贬官不痛快,断案就如此马虎?”
我抚着寿阳怀中的两条长绒兔耳,垂眸一笑:“这也没办法。但凡地方官,大多是年轻后生,或是从京中贬官出去的,又或是求京官不成补缺的。做官嘛,自然都想做京官,留在陛下的身边。哪一日偶然一言一行被瞧上了,便飞黄腾达了。”
玉枢不以为然道:“可是州刺县令都是代天子牧守,倘若都是这样的人,百姓不是要遭殃?”
我笑道:“姐姐何时开始关心国事了?”
玉枢笑道:“你只说是不是这个理?”
我忙道:“姐姐所言甚是。唐太宗时,监察御史马周曾经上书言道:‘自古郡守、县令,皆妙选贤德,欲有擢升宰相,必先试以临人,或从二千石入为丞相。今朝廷独重内官,县令、刺史,颇轻其选。刺史多是武夫勋人,或京官不称职,方始外出……边远之处,用人更轻,其才堪宰位,以德行见称擢者,十不能一。所以百姓未安,殆由于此。’[208]说的便是这件事。”
玉枢微有茫然之色,随即皱眉道:“你快些说那件案子,谁要听你说国事掉书包?”我一怔,忽听见怀中的寿阳囫囵道:“是是是……是……”见我们都在看她,一咧嘴,露出兔子一样洁白的两颗小牙。我和玉枢都笑了。
我又道:“我去了青州,第一件事是要了那把凶刀来看。看过凶刀之后,我才知道这刺史有多不用心。”
玉枢忙道:“为什么?莫非你认得那把刀?”
我笑道:“那分明是一把屠猪刀。”
玉枢道:“你怎么知道那是屠猪刀?你见过屠猪刀?”
我摇头道:“在京中自然没见过。去寿光后,村里有一家屠户,有一次他的刀丢了,急得和人打起来了,是我帮他找到那把刀的。所以我认得屠户所用的所有家伙。”
玉枢道:“卢刺史是读书人,没见过屠猪刀也很寻常。”
我摇头道:“即便没有见过屠猪刀,那刀上厚厚一层油脂,又锋利异常,只要拿到打铁铺子或是肉摊上问一问,也能知道。他为何不差人去问?分明就是不用心,只想一味刑讯逼供,草草结案。”
“这样说,这地方官当真很不用心。后来怎样了?”
“后来我让卢刺史把青州城中所有的屠户都喊到衙门,让他们交出自己的刀,放在大箱子里。我将其中一把刀换成了凶刀,再让他们一一认领。果然那把凶刀被剩下了,最后来认领的屠户说,这把刀并不是他的。于是我便问他是谁的?他仔细想了想今日上门的屠户,说只有一人未到。于是我便断定,那未到的屠户,才是真正的凶手。”
“抓到他了么?”
我笑道:“那人早就潜逃了,还等着州府去抓么?”
玉枢道:“那怎么办?”
“州府放出风声,柳财主就是真凶,立秋就问斩。到了问斩那一日,取另一死囚代替。果然那真凶听说柳财主已死,便回到了青州城,还开门支起卖肉的摊子,被当街抓获。”玉枢甚是失望:“就这样简单?”
我笑道:“就这样简单。”
玉枢坐直了身子,叠起帕子又散开:“真是无趣,我还以为会像宫里的命案一样曲折呢。”
我笑道:“民间的命案,大多是一时冲动犯下的,很少有预谋,更难有周密的布局。”
玉枢不屑道:“便是那样,那卢刺史也没断出来,还险些冤枉了好人。”
我笑道:“因为此案的凶器是屠刀,小小的青州城,本来也没几家屠户,所以才能如此轻易地破案。若真碰到烦难,大多守令都是用刑讯的办法破案的。”
玉枢掩口道:“那不是有许多冤案?”
“不错,正因断案不易,所以清明的地方官,像这样一件并不复杂的人命案子,只要他不轻用刑罚,便足以让他名垂青史。”
玉枢叹道:“可惜是他名垂青史了,不是你。”
寿阳从我怀中爬开了,抢过玉枢手中的布老虎,拿白兔骑在老虎背上玩耍。她右脚鞋尖上两只圆圆的老虎眼睛晃来晃去。我低头理着穿了米珠的虎须,微微一笑道:“无所谓,世人本也无须知道朱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