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我真希望爆炸马上就来。真的,爆炸之后的第一天,总会有极强的安全感,至少心里会这样想:已经爆炸了,总该有一段安静时光吧!
你想干什么,让大家恐慌吗?
爆炸还没有来。
恐惧笼罩在心头。
走在大街上,几乎每隔几分钟,就会听到尖利的警笛声从远处冲过来。也许前面又发生了可疑目标。也许仅仅是一场虚惊。
在耶路撒冷这座美丽充满情调的城市,几乎每天,都有可疑目标,都有疏散的场面,都有机器人探测,最后是引爆。
一位朋友曾打趣,在耶城绝对路不拾遗,尤其是在这非常时刻。为什么?因为任何一个不明包裹,十分钟后周围肯定是警察。无他。不明包裹就意味着凶险,没有人敢冒生命危险去捡小便宜。
我有过不止一次的切身体会。刚到以色列时,一次外出,我背一黑包进入一个饭店,正好内急,我于是叫一位朋友照看一下,我去去就来。
一分钟后,我出来一看,大吃一惊:包裹周围空无一人,所有人都在远处的玻璃后。
一位店员正四下找人打听包裹究竟属于谁,并叫我赶快离开此地。
原来我的朋友正好在买东西,没来得及看这个包。等到我匆匆向店员承认此包是我的时。他已是怒容满面,喝道:“再晚几分钟,我就要叫警察了,然后疏散检查,如果都像你这样,我们还怎么开店。”
我喏喏称是而退。在这个异常敏感的国家,我这个外国人似乎永远是一个不入潮流者。
2004年夏天,我完成在耶路撒冷的两年任期离开以色列,从特拉维夫本…古里安国际机场出境。由于行李太多,我只能先将一个超重的行李放在一边,然后去托运其他行李。
但就一会儿工夫,我突然感到了不对劲。因为隐约听到好几个警察在高声喝问:“这是谁的行李?”
我一回头,真不好意思,正是我的行李。我马上回答:“我的。”我还以为行李出了什么问题,可能是超重问题吧。开车的人总怕交通警察,乘飞机的人总怕行李超重。我没有太多想。
“你?”警察冷冷地看着我,“怎么能把行李放在一边,旁边没有人看护。你想干什么,让大家恐慌吗?要知道,这是在以色列!”
这是在以色列!一切解释都是枉然。在以色列,你必须适应这种非常状态!生活久了,就是常态。
从我住处往北走十分钟,就是市中心的步行街,每次吃过晚饭,我总爱到那里散步,有时就拐进店铺,淘一点有意义的犹太小纪念品。傍晚时分,正是一天生意最好的时间。但偌大的石铺街面上,行人总是寥寥无几。在一间卖犹太工艺品的小店,两个老店员下着棋。我走进去,他们眼都不抬。
我开玩笑问:“你们态度怎么这么差?”一位戴眼镜的老人想都不想回答:“现在到店里来的,基本上都是不买东西的,你都是这里的常客了,这样的形势,哪来的游客?”弄得我颇为讷讷。
行人少,主要是安全问题。海外游客担心这里的安全,望以色列兴叹;以色列人担心这里危险,不来步行街。
因为这个繁华的市区中心,一直是自杀式爆炸袭击的重要目标。我2002年刚到耶城时,当地人就经常指着某个店面对我说:某月某日,这里发生过爆炸……
看看琳琅满目的商品,又想想似乎仍依稀可辨的血迹和人体残块,没有很好的心理素质,你是不会在这里选购商品的。
与行人稀少相对应的,则是平端着冲锋枪来来回回走动的士兵,异常显眼。每当哈马斯重要人物被杀后,以色列全国就马上处于最高的“红色警戒”状态,军警几乎遍布市区每个角落。
一位来自拉美国家的记者说,耶路撒冷,已成一个宵禁中的城市。
大街上,公共汽车依然缓慢行驶。不管是哪个钟点,车中似乎总是只有稀稀拉拉几个乘客,或者凝神看着书,或者茫然望着窗外。我曾试图采访几个乘客,但无一例外都被微笑拒绝……
3。在等待爆炸的日子里(2)
应该理解人们的心情。在以色列,公共汽车是同自杀式爆炸连在一起的,在亚辛被杀前两个月,两辆公共汽车先后在耶城遭到袭击。
鉴于此,亚辛、兰提西被炸后,许多以色列人都互相劝告:尽量不乘坐公共汽车,“太危险了,过一段时间再说吧”。
说起公共汽车,我永远无法忘记这样一个镜头:
2004年2月22日上午8时,在我住所附近一公共汽车发生爆炸,7人死亡。第二天,亲人好友来到现场,在悲痛和泪水中,摆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