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心思何等敏锐,立刻猜透了这不正当的手段是什么”也没有多说什么。在国家大事上,手段无分正当不正当”只要能够达到目的,就是好手段。作为一个高明的政治家,他又怎会不理解?
杜荷续道:“只是想不到阿史那大将军会插上一脚,似乎有些多此一举了。”
这说起阿史那社尔,李世民也叹了口气道:“阿史那大将军如此忠心于朕,朕竟曾怀疑过他,真是不该!”
杜荷没有插话,阿史那社尔与阿史那结社率关系非同一般,有此怀疑,也在情理之中。不过,他从一开始就对阿史那社尔抱有十足的信心。通晓历史,正是他纵横大唐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为唐朝对外的开明政策,异族将领是所有汉家王朝最多的。较为有名的如契必何力、执失思力、阿史那社尔、李光弼、高仙芝、哥舒翰等大将都是异族人,而且论忠心也丝毫不逊于中原的将领,有的甚至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唐初三将契必何力、执失思力、阿史那社尔就是其中的三位。
故而杜荷从一开始就不认为阿史那社尔会与阿史那结社率同流合污的。不过经此一事,未防夜长梦多,应该要快加对突厥的收服子。
想到此处,杜荷脑中生出了一个全新的想法,思绪电转,渐渐的一套全新的计划小初步在他脑海中浮现,心道:“若是顺利,我大唐应该好好的感谢感谢阿史那结社率才是。”
李世民押着阿史那结社率返回了营地。
阿史那结社率的险恶用心也在那一时间传扬开来,这则消息就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惊动五洲四大洋,整个营盘都炸开了锅。
本来阿史那结社率就因为驯马与宴会比武一事,招惹了绝大多数人的厌恶,对他心存不满,这一听他还打算谋害大唐帝国的皇帝,都是义愤填膺,刹那间各种声讨,络绎不绝。
杜荷回到了营地就一个人在营帐内想着自己先前突如其来的想法。
他知道李世民一定在为突厥遗民的事情头痛。每一个民族的融合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唐朝灭了东突厥,将东突厥的领土百姓化为己有。只是因为种族不同,彼此间不能友好的融合。对此,李世民忌惮,头痛是很自然的,换做任何一个皇帝也会如此。
因为突厥人是游牧民族,族中人不论男女都会骑马射箭,只需稍作练习,百姓就能够成为骁勇善战的精锐之士。所以面对那数十万的百姓,任何一个皇帝都不能无动于衷。
可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此,在没有成为精锐之士之前,他们这些人的身份是百姓。
这屠杀降兵降卒,还能在道义上说的过去,但若屠杀手无寸铁的百姓”那便于理不合了”尤其是种族灭绝,一屠杀就是数十万、上百万的。
要是李世民敢这么做,天下所有文人都会戳他的脊粱骨。
杀也不是”不杀也不是,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选择了折中的方法,将突厥的百姓、兵马、将领分开起来管制,分开起来掌控。所有异族将领都在长安任职,所有异族百姓都在水土丰盛的地方生活,所有异族的兵马都在大唐边界驻守。如此一来,三者之间相互牵制。
兵卒想反,则要忌惮在大唐掌控之下的将领头目以及百姓;将领想反,则要忌惮在大唐掌控之下的兵马与百姓;百姓想反也是如此。
在如此高明的相互牵制之下,突厥遗民想要反叛,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阿史那结社率才会铤而走险,因为只有擒住了李世民”迫使他下令,才能重新将这分开的三者融合一处。形成一个整体一突厥民族。
毫无疑问,李世民如此手段确实高明,有效的限制了突厥遗民反叛的可能,但是这一招始终是治标而不治本。突厥遗民始终是突厥遗民,没能成为大唐百姓”相互间缺乏有效的融合。
杜荷心中所想正是此事,让东突厥彻底的在历史上消失与大唐融合一处,这本是很困难的事情。但因为阿史那结社率的胡闹,却给大唐创造了一个完美的机会。
理清了所有的思绪,杜荷露出了自信的微笑,径直离开营帐,找李世民献计去了。
李世民在营帐内与房玄龄、杜如晦商议突厥的事情。
李世民作为华夏最优秀的君王之一,他很清楚麾下每一个人的能力。他最信任的三位宰相是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他们各有千秋。
房谋杜断”用于对外,魏征擅治”用于对内。
突厥之事,是对外谋略,故而他只请了房杜二人,并没有将魏征算在内。显然是担心以魏征那仁道主义的思想,非但帮不上忙,反而给他们添麻烦。
就在他们针对这个话题,例行商议的时候,突然听到了杜荷求见的消息。
李世民、房玄龄皆望向了杜如晦。
杜如晦微微摇头,也是一脸的不知情。
李世民沉吟片刻,道:“请他进来!”他们君臣正在商议国家大事,本不允许他人打扰。但李世民深知杜荷的才华,既然来了也想听听他的意见看法,破例让他入内一并商议。
杜荷得到通报,因胸有妙计,笑吟吟的走进了帐内,余光一瞟,发现老爷子竟然也在,马上换了一副表情,态度也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变化,危襟正坐,换做一脸不芶言笑的严肃表情,显得异常的稳重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