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日月明下一句 > 第一百三十三章 辩道 5 心思变化133(第1页)

第一百三十三章 辩道 5 心思变化133(第1页)

没有听到李邦华、刘宗周等人的反对声,站起身来的黄立极十分失望。

黄立极以为,话说到了此时,再不反对则商税矿税就要成了定局,总要有人跳出来吧?尤其是东南诸臣。

他已经准备好了舌战群儒、准备好了慷慨陈词、准备好了做皇帝的急先锋,可是事情的发展,再次出乎他的意料,蓄足的力量居然没有了用武之地,怎么能不失望?

除了郭允厚,李邦华和刘宗周等人居然都没有出言反驳他这个阉党,殿上其他那些平时已经露出怨言的人也没有出来反对。

实在是失望。

他没想到的是,在皇帝身边的自己在变,没在皇帝身边却看了一路报纸的李邦华、刘宗周等人也在变。

虽然与阉党势不两立,不过被报纸潜移默化影响了思维方式,又与孙承宗进行了连番长谈,李邦华、刘宗周等人已经开始逐渐像王战一样看待问题,毕竟那些逻辑清晰的论断不是什么高深晦涩的道理,只要内心还有一丝良知,还有一丝为生民立命的理想,那便都能理解认同。

有了这样的思维基础,首先便不会因为黄立极是阉党就出班反对——为反对而反对的行为他们本来也是不赞同的。

而没有了为反对而反对的的恶习,此时他们面对皇帝,面对具体问题,顺着皇帝的思路,仔细想想,逐条细思,很容易便发现黄立极这番话确实不能算是阿谀奉承,觉得皇帝这样安排确实既能收税,充实国用,又避免了税监矿监肆无忌惮的荼毒民间——整套安排中各部、院、厂、卫互相监督却并不掣肘,细思下来,确实堪称严密。

而且一旦以商税矿税充实了国用,那以后必然不会再兴起对广大穷困农户的加派,穷家小户可得长久安乐。

虽然锦衣卫和东厂仍然让他们不舒服,但平心而论,这种安排也确实是在限制了税监权力的同时,极大地限制了厂卫的缉捕之权。锦衣卫和东厂若按照皇帝的说法去做,权力必定被大大约束,危害必定被大大减轻。这种约束本就是他们这些文臣们一直期盼的,而且看皇帝对律法和公平的强调,这些约束必定都会成为律法明文。

尤其是指认矿脉和诬人偷税这两条都被废止,税监也不再有直接收税的权力,收税之权全归户部文官,税监唯一只剩监督奏报之权。整体看下来,反而可以说是文官的权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如此情况,他们又怎么会反对?

再者,他们本身也不赞同豪奢的商人一文不纳。在明白皇帝铁了心要收商税矿税的情况下,面对皇帝这样的安排,权衡下来,还是很容易接受的,可以说是最好的结果了,与万历帝相比,可谓云泥之别。

更何况税赋的使用情况皇帝还要公之于众,让天下万民知晓,在李邦华、刘宗周等人眼里,皇帝的安排已经完全可以称得上大公。

王战关于“大公”之论,以诸人的学识,虽是初闻,也依然都能清楚地理解税赋与国用的关系,内心还是认同“大公”之论的,尤其是刘宗周。

刘宗周虽然被几任皇帝和许多大臣评价为“迂阔”,但他的出发点确实是真正的为国为民,绝不是党同伐异,比其他所有人更“正”。

他虽与高攀龙切磋过学问,却从没有认为东林党就一定是对的、东林的对头就一定是错的。除了给周起元的那封信,他曾经还上了一封奏疏《修正学以淑人心以培养国家元气疏》,指出朝臣日趋争竞,党同伐异,危害国家,希望朝廷能平息党争,不以门户论正邪对错。他这样的人,一旦认同了某个道理就会全身心的去维护、去身体力行,比一般的人更坚定。

“看来皇帝不是向先帝万历爷一样只是一味贪财、不顾其余。”

黄立极的失望中,李邦华和刘宗周微微对视,心里不约而同地产生了类似的想法。

想到这里,刘宗周微一振袍袖,上前一步,肃容说道:“启奏圣上,微臣赞同圣上‘税赋大公’之论。国库空虚,边事紧急,圣上对商税矿税之安排堪称严密,微臣亦赞同,然具体效果如何有待观察,一旦事有不妥,望圣上听取进谏、及时改进。”

他赞同公平,赞同商人纳税,赞同现在皇帝的安排,但有之前矿监税监的荼毒恶果在前,心里总还是有许多担忧,所以现在就建言皇帝,事有不偕则需及时改进。

“那是自然,易乃万易不易之理,一项国政的实行,当然要随时听取意见,查找不足,及时改进,只是不能因噎废食罢了。诸公切记,确定一件事有道理、应该做,那就想办法做好,过程中不断地总结改进,而不是因噎废食。”话题至此,王战心情大好,笑吟吟的说道。

“谢圣上,微臣再无异议。”刘宗周施礼回班。

李邦华等人也不再反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