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日月明下一句 > 第一百三十三章 辩道 5 心思变化133(第2页)

第一百三十三章 辩道 5 心思变化133(第2页)

“诶。。。。。。无需谢朕。为亿万百姓,本该如此,朕不会死要面子不认错,为了面子而害了百姓。再者说,其实这矿税商税,大臣中早有人采取类似举措,且效果不错,要不然朕也不会有如此信心。那人的手段还不如朕严密。”

“微臣孤陋寡闻,不知何人早已行之。”刘宗周确是好奇,何人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这种事。

群臣亦是好奇。

“便是天启四年的两广总督何士晋。东事紧急,辽饷沉重,为了不向百姓加派、减轻百姓的负担,何士晋在任上行三项举措,用后来继任两广总督的商周祚的话来说,就是‘一曰查捐公费俸赎,一曰裁革冗役工食,一曰议榷墟场杂税、增设关厂额税’。”

面对感兴趣的群臣,王战给出了答案。

王战话音一落,东林诸人陷入了沉默,面色都有些不自然。

听到何士晋三个字便有如此变化,没别的原因,只因何士晋也是东林,天启五年离职也是因阉党参劾。他们也不是一点也不了解何士晋的作为,只是习惯使然,从没往这方面想过。现在想想,东林居然收商税,目的居然是为了不向百姓加派,从李三才到现在自己等人,却一直在反对商税矿税,这。。。。。。

仔细想想何士晋过往的作为,东林诸人一方面有些不自然,一方面又有些自豪:

何士晋在两广总督任上,用繁荣市场、增加税源的方法来增加收入、充实辽饷,避免了对普通百姓田亩的加派,极大减轻了穷苦百姓的负担。

做法总结起来,无非是开源节流、拿出地方财政收入充入辽饷。

开源,何士晋增加墟场、榷关的设置,增加税额,也就是增加交易市场,促进商品流通,繁荣地方经济;在让小农、商贩都能通过商品交易赚到钱的情况下,增加商税;在市场上收到的商税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自然增长。

节流,则将冗员裁撤,节省财政开支。

对于财政问题来说,抛开监察措施暂且不谈,这种做法近乎治本。

无论彼世大明还是此时大曌,地方上的收入,是能见到真实钱粮的收入,而所谓朝廷的岁入,大部分只是汇总了地方收入账目的名义上的收入,地方的钱粮并未真的都千里迢迢运到京城,而是只存在于京城户部的账面上,钱粮仍在地方。地方百姓缴纳的钱粮,许多都是经过地方官府直接转移支付给了地方官员和附近的军镇。

在采取开源节流、裁撤冗员的措施后,节省下来了钱粮,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何士晋有心减轻百姓负担,自然可以拿出这些实实在在的真实钱粮收入充入辽饷,而不必再去对百姓进行加派。

何士晋,名列东林点将录,地佐星小温侯。

王战的目光下,东林诸人与有荣焉。

少顷,李邦华打破了沉默:“原来如此,微臣惭愧。圣上的安排确实既能充实国库,又避免矿税二监荼毒,又有前事映照,对商税矿税,微臣再无异议。不知圣上对诸王是否也有类似严密的安排。”

李邦华明白皇帝这时说出何士晋是何意,也明白,道理讲至此时,已经没什么好辩驳的了:皇帝的种种监督举措很严密,税赋的道理更是清晰有力。

既然如此,那就尽快论一论诸藩王之事,那可是能扯旗造反的人。

李邦华想得很单纯,殿上群臣闻言却都是一愣:这怎么忽然就转折到诸王身上去了?

转折如此生硬,令得发愣的群臣中许多人怀疑这是不是皇帝事先安排好的,就像孙承宗那样——他们对孙承宗和皇帝这对师生是存疑的。

生疑之下,虽不再争辩反对,许多大臣心中却泛起不以为然:

皇帝以为这样就算成功了吗?想得未免太简单了。对税监的都察再严密又怎么样?真以为富商矿主是怕多缴税赋吗?是根本不想缴好不好?皇帝还是太年轻了,不知江湖之远。等着粮盐奇缺、物价飞涨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