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再证红楼 一样花开txt > 第69部分(第2页)

第69部分(第2页)

不是当世任何一首知名笛曲,却是美妙至极,悠远清扬。

黛玉也忍不住侧耳倾听。

毫无疑问,这是她来到这个时代后,甚至整个人生中,听到的最美妙的笛曲之一。曲调听来有几分像是《暗香》《疏影》或是《梅花三弄》,又有几分《姑苏行》的感觉。

不过,黛玉还是很快就把这些“曲目分辨”的问题给抛到了脑后,专心的品味起这首难得的佳曲来。

没有一丝浮躁的红尘气息,絮飘的雪花之下,是盘根错节的老松,绽放着无数的红梅。极目远眺,再将视线从远到近的拉回,是茫茫的雪与苍茫的青山,成林的老松和……在落雪时,依然显得悠闲的小桥流水。

往左望,则是一座江南的小镇,繁华却又显得悠闲,来往的行人,便是妇人,也一口吴侬软语,眉宇间带着一股婉转、慵懒的风情……

属于原本的黛玉的那一部分涌上,黛玉也感到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黛玉也许在诗词上称不上是一个大家,但在音乐上,却绝对可以担得起这样的称呼,连她都能听得沉醉入神,这笛声自然是十分美妙,也就难怪这满席的人,都听得沉醉入神了。

不过,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虽说“乐”也是六艺之一,但就如“数”总是不受到重视一般,能够精通的人,也并不是全部。总有一些人不知所云。

不多时,笛声渐渐的变得舒缓,变得渺不可闻。黛玉依然颇为沉浸其中,这时,却在这一片寂静中,听得一个年轻的声音在不远处小声抱怨道,“那是什么?怎么哀哀婉婉的,今日可是太妃寿辰!”

她的声音极小,也是和旁边的人说话的,但在此刻,却是被不少人听见了。

黛玉听见了,心中更是不免微微不屑:听不懂没关系,听不懂还装懂,那可就贻笑大方了。她也想问一声,是什么人的笛声呢,想来定然是一个音乐大家,当世国手。笛声中虽也描绘了一个繁华之地,吹笛者却是带着一种出尘的旁观之态在描述的,这是世俗中难以想象的心境。

不过,因为距离也不是太远,所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她也不是一点头绪都没有……

“此人虽是王爷的门客,却也是王爷的好友燕公子。王爷奉皇命在外不能归来,他特地来为太妃以一曲笛声庆寿。”北静王妃显然也听见了那句话,因此温和的解释道。

众人这才恍然回神,多半这时才去看那北静太妃,却见太妃却是泪流满面。对于一个数十年不曾南归的老妇人来说,这份思乡之情,可就比黛玉远甚了。

黛玉心里也是明白了。

燕公子,就是那个燕霜夜吧?他似乎也确实是南方来的,也是一个“高人”,有此心胸技艺都不足以为怪,就是依然不明白,他为什么要特地来这京城中,涉足到这名利场中。

可是,在众多的京城官眷中,也不是人人都特别有眼色的,总有些人,一知半解却自以为是。有一人见太妃这幅模样,又想着适才自己确实是听到了“哀婉之音”,再想到那个燕公子也不过就是一个门客而已,想来是和北静王有些关系,借机邀宠呢,不由得不屑道,“即说是祝寿,怎么还作这柔婉悲戚之音?倒让太妃如此悲伤。”

虽说不只是她一个人这样想,但当真只是她一个人这样说。

老太妃听了,就不免不快。她也不忌讳伤人面子,接过丫鬟旁边递过来的帕子抹了抹眼泪,拒绝了前去洗脸,只是说道,“我今年也八十了。自从十五岁嫁到京城来,公公丈夫孩子,一个个都是武将,常年征战在外。我守着这京城,数十年来不曾回过苏州一次。几十年来繁华富贵见多了,便总能收到些江南土产,也总觉不够。这次过生日,唯有两件礼物,能让我仿佛回了苏州一趟似的。一个是林姑娘思乡时绣的江南山水,我已经令人制成立屏了,摆在房间里,日日好看着。另一件,便是这首笛曲了,虽不能常常听见,却当真仿佛随着回了一趟家乡。只是他将我比做数十年风雪中不倒的老梅,我却是不敢当的。”

这位老太妃,显然极通乐理,也极懂得品味。

也是,如果喜欢,也是数十年的浸淫,怎么可能不擅长?

黛玉本来对这位老太妃无甚感觉,此时却不免另眼相看。虽说觉得这个时代的女子绝大部分的人生都不和她意。但是这些大家小姐自小接受诗书的教育,在 “文采风流”的一面,却是极得她的意的。毕竟在风清的年代,琴棋书画,早就被大部分的女孩子抛到了九霄云外去,几乎绝不会用来作为陶冶性情之物。

这位老太君,看来也是深得其中三味呢。

不过,这一大番话说下来,却不免将两个开口的——一个小姐一个夫人,说得尴尬万分了。其他人便是没听出这些东西来,但是至少是不用表露出来了,此时开口附和赞美,却也是不迟。

更有些和那两位素有不和的,难免言辞之中,还隐晦的讥刺两句,又让黛玉原本才积累起来的一些好心情消散了不少。

北静王妃也看着这一幕,向北静太妃悄声笑道, “既然燕公子这么快回来了,想必边关战事已靖,这却是大大的好事。我听说,连着南边的事情也能好办些。搞不好王爷年底年初就能回来呢。”

太妃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点头笑了笑。这速度虽然快了些,却是极好的事情。

在戏场上,一场《满床笏》已经开始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