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人,您是认真的吗?”
沈时宜点头,“自然,一手交钱,一手交契。”
上郡的知府虽有着摸不着头脑,但还是将城外靠近山口的那一片荒地卖给了沈时宜。
“大人,”从衙门出来的林平实在忍不住,开口询问,“大人,您认真的吗?上千两银子,就买那一块儿山地?”
沈时宜缓缓开口,“你有没有听说过一种东西,叫“夜光常满杯”?”
林平总归是京都长大的,有些好东西即使没有见过,也听说过,当下开口,“自然听说过,听说那是远古时候,西域进献周王的贡品,俗称“夜光杯”,《海州奇闻录》也有记载,“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听说在夜晚,对着皎洁月光,把酒倒入杯中,杯体顿时生辉,光彩熠熠。”
沈时宜听了,点头,举目望向城外巍峨的高山。
“您是说,这“夜光杯”的原料,就是这在这荒山上?”林平讶然。
沈时宜点点头,“自然,不然,买荒山做什么?”
沈时宜反问,林平哑然。
沈时宜出发前,看过大量的地方志和山川河流的标志,这里是最靠近中原的祁连玉产地,沈时宜之所以选在这里,是因为她并没有什么威望,没有人会有耐心,等待她从无到有的经营有成,所以,她才选了一种可以快速见到成效的东西来证明自己。
“夜光杯”的噱头和远大钱景可以让陛下和底下人对她迅速产生信心,这样,她以后想做什么事情,自然是事半功倍。
此时的上郡,已经汇聚了石头从津门给她找来的能工巧匠,只要能将第一只“夜光杯”制作出来,下一步,她在上郡搜集羊毛,生产琉璃的计划,才可以一步一步的开展。
…
“沈大人,这山壁陡峭,您还是回去等吧。”
林平和姜勇带着护卫和当地的向导以及石头找来的能工巧匠在城外连绵的石头山上攀爬,此时,已经过去多日,他们一次次失败回城之后,沈时宜终于坐不住,跟着众人一起寻找原材料。
她记得以前旅行时,亲眼见过一次。“再往上些!”
沈时宜站起来看了看四周的地形,抬头往上,坚定的说到。
工匠们有些犹豫。他们是为了挣钱过来的,若不是津门沈家绸缎庄的字号响亮有信誉,又给了不菲的定金,他们才不会跟着沈家二小姐做这匪夷所思之举。
自古以来,寻龙点穴,找寻矿脉,非有大本事,大机缘,还要数十年如一日,才能给后代子孙留下福荫,沈家二小姐如此急功近利,才半个月就要行险,几人都不太情愿。
偏偏沈二小姐身份贵重,又身先士卒,让众多不情愿的声音横在喉咙说不出口。
“走!我来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