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洪承畴的悲喜剧,还没有达到高潮就进入尾声了。原因是,由于大清朝官方史学工作者和汉族士大夫结合后,生下了一个怪怪的史籍怪胎,令洪承畴到沈阳后的遭遇变得高度扑朔迷离,读起来颇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功效,让喜欢较真的读者,会时常一头雾水地怀疑古人或者怀疑自己的智商。于是,我们只能拼凑各种史籍上的记载,尽可能地去还原当时的情形。
据说,还在松山城中时,就曾经有人劝说洪承畴投降,被承畴坚决拒绝。叛徒献城而被俘后,清兵将他带到主帅面前,强迫他下跪,他轻蔑地说道:“我乃天朝大臣,岂能在小邦王子面前下跪!”在我国历史上,除非极特殊的情况,一般说来,战败者若敢于在胜利者面前说出这种轻蔑的话语,很少有人能保住自己的头颅。
到沈阳后,洪承畴被关押在三官庙里。他决心一死,每天披头散发,赤着脚,骂不绝口,并绝食,不进水米。皇太极和历史上那些禀赋极厚从而开创出大格局的如李世民、赵匡胤一样,器量、胸怀极大,一心想要收服洪承畴为自己所用。于是,把沈阳城中所有能动员的人包括那些洪承畴昔日的同事们全部动员起来,让这些大明朝过去的臣子们来现身说法。结果,无一例外地遭到洪承畴的冷落、轻蔑或痛骂,闹得臊眉耷眼好生无趣。
松锦之战:洪承畴的悲喜剧(8)
范文程没有做过大明朝的官,自然就比那些挨骂的人们从容了许多。《清史稿》记载:“承畴方科跣谩骂,文程徐与语,泛及古今事。”(《清史稿》列传二十四,洪承畴。)洪承畴披头散发光着脚跳脚骂人时,范文程不理他,慢慢地谈古论今,两人居然聊起天来。在这个过程中,范文程注意到,房梁上的尘土落到洪承畴的身上,洪承畴将其轻轻拂去。回来后,范文程告诉皇太极:“承畴肯定不会死,这种时候,他连衣服尚且爱惜,何况生命呢。”
后来,发挥了重要作用、促使洪承畴投降的人,应该就是那位大名鼎鼎、在大清朝受到广泛尊敬与爱戴的庄妃——孝庄皇太后了。
洪承畴投降后,《清史稿》中记载了发生在皇太极与洪承畴之间的一次对话:
皇太极问洪承畴:“明朝前方将帅力战被俘或者力不能支投降后,他们的妻子儿女都要被皇帝下令杀死,或者沦为奴隶,这是过去就有的制度,还是新立的规矩?”
到此时,洪承畴似乎仍然不愿意说出对崇祯皇帝不敬的话来,他回答说:“过去没有这种制度。近年来,朝臣们一再对皇帝讲,才这样做的。”
皇太极叹息道:“君昏臣奸,才会这么滥杀无辜。将士们力战被俘,应该拿出多多的财宝把他们赎回来才对呀,怎么反而要迁罪于他们的妻子儿女呢?残忍暴虐到了这个分儿上,也未免太过分了。”
洪承畴泪流满面,说:“皇上说的真是至仁之言。”
随后,皇太极命令设宴款待洪承畴,他自己回到了后宫,叫人带话给洪承畴:“我的妻子刚刚去世,不能参加欢迎你们的宴会,你们不要介意。”(《清史稿》列传二十四,洪承畴。)
揣度此时洪承畴的心境,他或许会想起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想起莫名其妙战死沙场的前任总督卢象升,想起自己的老同事孙传庭,想起不久前被崇祯皇帝下令杀死的三十多位高级文武官员。这些官员中,确有罪有应得者,而多数则是无辜的,甚至还有的人根本就有功无罪。仅仅因为皇帝和中央政府指挥调度失误,需要有人做替罪羔羊,也需要平息皇帝的愤怒,于是,他们和他们的妻子儿女便只能走上刑场。
洪承畴的命运表明,当一个国家由于它的领导阶层失道失德失去理性而最终失去了人心的话,那么,哪怕是世界上最为严格的制度性约束和最为严酷的非制度性惩罚都将失去作用。届时,由于社会性的不公正,将导致人们不再认为祖国与荣誉是值得珍视的,人类情感中最接近动物性本能的恶劣求生之道——诸如明哲保身、好死不如赖活着、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等等,将成为人们最自然而然的选择,不论面临这种选择的人曾经拥有过多么高贵的地位。
在这个意义上,公正客观地说,兵力人数超过了皇太极的洪承畴,实在是败在了自己的国家而不是敌人手中。他的变节投降,甚至应该被看成是弃暗投明。
史书记载说,洪承畴投降后,皇太极极为喜悦,除赏赐了大量财物外,还下令“陈百戏”——大约就是举办盛大演出,以示庆贺。为此,贝勒、将军们很不高兴。因为不管怎么说,洪承畴也是他们的手下败将,如今,却比俘虏了他的人们还要风光,这是怎么闹的?
皇太极问他们:“咱们栉风沐雨、出生入死,所为何来?”
诸人曰:“想打进中原呀。”
皇太极说:“对啦。咱们就像行路的盲人,现在,我好不容易找来一个引路的,如何能不快乐!”史称:众人咸服。(昭梿《啸亭杂录》,卷八。)
两年后,清军大举入关。在平定中原、江南和西南地区的进程中,洪承畴发挥了极为巨大的作用,证明皇太极的心胸与眼光深邃远大,的确不同凡响。而洪承畴也为此受到了汉族知识分子长久的鄙视。至今,对于此人仍然人言言殊,无法盖棺论定。
这位大明帝国与大清帝国的两朝重臣,是一位饱读诗书、博览经史的渊博之士。由此推断,对此,他应该早就有了思想准备才对。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皇太极:在权力的祭坛上(1)
《清史稿》是这样评价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