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发表过作品的。”
“那是人家编辑见他可怜,照顾他呢。”
“唉,也是的,怪可怜的……”
这些闲言碎语真的很锥心,常常令我痛苦难挨。吃了杏林子的“药”,我不再为那些谈及我的闲言碎语而悲哀伤感,不再无缘无故地寻烦恼和不痛快。即使一些恶意中伤的话语传进我的耳朵,我也能一笑了之。我生出这样的怪想法:如果一个人不被人说长道短,那么这个人是不是活得有点儿窝囊?我倒希望有人能常谈论我,倘若不被人谈论,那就被人遗忘了,被人遗忘才是最大的悲哀。
我自知山高水远的生活不再属于我了,只能在不大的天地里蹒跚学步。怎么拓宽自己狭小的“天地”呢?我想:只有多读书。古语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便拜书本为师,以医治自己的愚笨。
三
新的生活开始了。
嫂子如母亲一般照料着我的生活,每天将三顿饭送到我手中,还有一天两次的绑支架,让我活动麻痹的双腿。我享受着家人一般的温暖,心中唯有感激。
春天到了,阳光清澈明媚,把温暖尽情地挥洒。小屋却见不上阳光,散发着一股潮湿的霉味。我望着窗外,吸着鼻子,嗅着阳光的味道。这时嫂子进屋来,笑着说:“兄弟,出去晒晒太阳吧。”
我是多么希望能得到太阳的温暖啊!可腿动弹不得,怎么出去?
嫂子弯下腰,把脊背对着我:“我背你出去。”
这怎么行?母亲在世时经常背我到院子晒太阳,可那是母亲!
见我不动窝,嫂子打趣说:“咋的,怕我摔了你?”
我还是不肯动窝,嫂子拉下脸说:“咱娘能背你,我就背不得你?放麻利点!”
我趴在嫂子结实的背上,泪水模糊了眼睛……1982年,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制,贫困中的乡亲们看到了新的希望,充满着信心奔小康。兄嫂一家分了八亩责任田,嫂子每天忙完家务,还要去责任田劳作。
一天,嫂子准备去责任田作务棉花,突然对我说:“我拉你去地里看看吧,现在村子变化可大了,你不是写文章吗,整天窝在家里能写个啥。”
自从伤残了双腿,七年了,我一直被禁锢在家里,很想看看村里村外的变化。可嫂子已经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我怎么能给她再添麻烦?我直摇头。嫂子看出我的心思,笑着说:“你坐在架子车上,我拉你去,很便当的事。这几年村里村外变化很大,你出去看看吧,就当是解闷哩。”她不容我分说,把我抱上了架子车。
嫂子拉着我行走在田间路上。七年了,我又走出了家门,只觉得眼睛不够用。刚下过一场雨,天很蓝,云很白,树很绿,庄稼碧翠一片,一切是那么陌生而又那么熟悉。闭眼吐纳,只觉得空气都异常清新。
“兄弟,出来转转啊!”有人跟我打招呼,是七嫂。她是个热心肠,跟嫂子关系很好,母亲在世时,常来家里帮母亲干活儿,挑水呀,磨面呀。
“别整天窝在家里,出来转转多好啊。”七嫂冲我笑着。
我笑着点头。
忽然,远处有人唱眉户剧《梁秋燕》:菜子花儿黄,菜子花儿香;豌豆叶儿肥,豌豆叶儿胖;肥胖胖,绿汪汪,黄浪浪浪浪喷喷香, 再也不怕遭年荒。
……
有人笑喊:“唱得嫽!再来一段!”
田地里响起一片笑声,嫂子和七嫂也笑着。我跟着笑,喃喃自语:“活着真好啊!”
从田地里回来的晚上,我彻夜难眠,思绪万千……命运既然跌到了低谷,我唯有鼓起勇气才能走出生命的至暗之途。已经选择了爬格子的道路,半途而废岂不惹人失笑?
我再次鼓起勇气,拿起了笔。
皇天不负苦心人,我的处女作《小提琴手》在《宝鸡文学》1982年第4期上刊发了,这虽然是一份内刊小报,可还是让我激动不已。1980年在《陕西青年》刊发的那篇寓言只有四百字,这个短篇超过了三千字,是个“大作品”啊!
随后,我的短篇小说《不发光的珍珠》在1982年第6期《陕西青年》上发表了,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刊物,据说发行量还很大。手捧着散发着油墨香的刊物,我笑了,笑得有点失态,可以说很傻。
不久,我收到了十八块钱的稿酬,我要给嫂子买件衣服,嫂子却不肯,执意要给我打个写字桌。嫂子说:“你那个板柜面坑坑洼洼的,写不成字。咱家有木头,请个匠人,三天就打好了。”
嫂子办事麻利,第二天就请来了木匠。坐在崭新的写字桌前,我抚摸着光滑的桌面,心里五味杂陈。
四
我深知,《陕西青年》是综合性刊物,在那上面刊发文章算不得真正发表作品。我瞄准了省内几家文学杂志作为突破口,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一日,乡邮递员送来了一个牛皮纸袋信件,我一看就知道又是退稿,心里不禁一凉。打开一看,果然是退稿,却还有两本稿纸,往日千篇一律的铅印退稿单却没有出现,代之的是一封编辑亲手写的信,字里行间充满了鼓励和关切,并希望我不要气馁,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署名:商子雍。
我虽居偏僻小村,孤陋寡闻,但是对“商子雍”这个名字却十分熟悉。我在许多报刊上读过他的文章,没想到他在《长安》杂志做编辑,而且亲自给我这个初学写作者写了一封信。我又惊又喜,那封信犹如一桶汽油浇在我的心头,使我渐熄的心火又熊熊燃烧起来。我奋力再战,一有新作就寄给商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