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枣儿香枣儿圆中宋栓柱的特点 > 第二十九章(第1页)

第二十九章(第1页)

新梅回到宾馆,心潮澎湃,她展开纸快速地写道:尊敬的领导:

我是本省Z县石楼乡的一名人民教师,我郑重地反映我们乡的环境污染问题。石楼乡刘庄、南楼、虎王、郭店等村的村民自古就依靠傅家河的河水生产、生活。

一直以来,傅家河水质优良,风景优美,两岸村民依靠种植粮食、冬枣等农作物,特别是依靠发展冬枣产业走上了一条致富路。但今年上半年,当地引进了一家小型造纸厂,就建在石楼乡傅家河岸边,每天都在生产,每到夜晚造纸厂就向傅家河内超标排放污水,污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连续的排污导致河水重度污染,致使村民种植的冬枣因重金属超标无法正常销售,目前尚有大量冬枣滞留在冷库中,村民收入急剧下降,损失非常严重。沿河村民已向乡、县、市各级部门反映有关情况,没有得到任何答复,环境污染问题始终未得到有效解决,所以恳请上级领导派遣调查组针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调查,对环境污染程度进行测评,希望早日查清有关情况并做出处理,早一天让村民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谢谢!

在信的末尾,新梅附上了造纸厂的名称、地址,也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第二天上午上班后,新梅亲手把信交给张厅长,张厅长从头至尾认真看了两遍,微微点点头,将信放进一只黑色的公文包里,然后吩咐她回家等候。

新梅刚回到宾馆,柳记者就打电话过来,说已打发人把她的提包送过来了,并告诉她,让她不要在省城待了,赶紧回家等候。新梅觉得事情已经反映上去了,至于能不能有好的结果,也只能听天由命了。于是接到包裹后,就打电话跟栓柱、小胖说了一声,下午从省城返回石楼乡,继续到学校教书,就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不久,罗骏从省委党校返回Z县,跟他差不多同时到的,还有省农业厅、省环保局派出的一个联合督查组。督查组进驻石楼乡、东流头乡各考察了两天,公布了举报电话,连续接待了几批当地群众。督查结束时,督查小组召开反馈会议,Z县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县级以上离退休干部参加,市委相关同志出席会议。会议通报了石楼乡、东流头乡环境污染问题,要求当地政府限期整改,彻底清除造纸厂等造成环境污染的厂子,恢复土地、河流自然生态,迅速排查因违规排污造成的经济损失并给予农民适当赔偿,有关部门要严厉查处环境污染背后的利益输送问题。督查组强调,这次污染事件的性质是恶劣的,当地党委、政府要千方百计消除影响,给农民一个满意的交代,同时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重新制订招商引资的策略,根据当地资源状况,科学制订新的产业化发展规划,合理布局一、二、三产业,促进各产业协调发展。

石楼乡造纸厂拆除那天,成百上千的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在设备停车拆卸的那一刻,有的人鼓掌欢呼,有的人甚至在厂门外点燃鞭炮,以示庆贺。

罗骏主持了石楼乡、东流头乡污染企业的拆除和农民经济损失补偿工作。刚刚完成省督查组安排的整改任务不久,省农业开发和环境保护委员会的杨主任就来县里视察工作。杨主任先后到石楼乡、东流头乡视察冬枣生产工作,认真听取了当地政府推进冬枣产业发展的汇报,详细了解了对农民的环境危害补偿情况,对县里的整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

视察完工作后杨主任对陪同的县领导说,他要到官家庄看看张勤俭大哥。罗骏连忙问随行的其他县领导,他们也搞不清杨主任和张勤俭什么关系。于是赶紧派人询问县里的老同志,经过一番打听这才明白:当年,张勤俭担任石楼公社副主任时,杨主任还在家乡工作,两个人一块儿被评为全省“农业学大寨”的标兵,又一块儿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经常在一起开会、学习、交流,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后来还一块儿到北京开过人代会。因他俩关系很好,每逢见面都以兄弟相称,别人误认为他们是亲戚。知道了这些原委,罗骏颇感为难,因为此时的官家庄,早已不是当年的官家庄了。当年官家庄在老县城南八里,房屋都建得很好,但是经过这些年的风吹日晒,房子东倒西歪不说,村容村貌也今非昔比。听说张勤俭仍住在几十年前的老房子里。于是,他向杨主任的秘书汇报,说官家庄的路如何如何难走,等等。秘书说,这好办,把张勤俭接过来,让他跟主任在县城见一面。

一个电话打到乡里,让他们抓紧时间通知张勤俭。可是,当乡里干部赶到张勤俭家时,发现张勤俭病倒在床已经好几年了。多年前,因改造盐碱地,使他落下类风湿关节炎、静脉曲张等多种疾病,一直饱受病痛折磨,而且老伴身体也不好,常年需要打针吃药。他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家务农,孙辈们虽然有在县城工厂上班的,但也因这几年厂子生产经营困难,下岗后自谋职业了。人到晚年,两个“药罐子”拖拉着一大家子人过日子,哪里有钱治病,只好硬扛着。当张勤俭知道杨主任来了,要见他,忽地从炕上坐起来,似乎忘了病痛,披上衣服就要走,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了。他高兴了,乡里干部可犯了愁,总不能背着一个“药罐子”

去见杨主任吧?请示领导后,决定买一只轮椅,再买来全套“行头”,然后理发、洗澡,换上新买的衣服。换衣服时,张勤俭开始不同意,但架不住乡里干部的劝说,最终也就“恭敬不如从命”

了。临行前,老伴一再嘱咐,见了杨主任说说他俩的病,也说说孩子们下岗的事情……张勤俭早不耐烦了,回了一声“知道了”就坐着轮椅出门,被人抬上了汽车。

来到县委接待室,张勤俭这才感到,换衣服还是必要的。你看,县城里到处锃光瓦亮,不见一点儿灰土,他已经多年没有外出参加社会活动了,如今一到县城,突然有种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的感觉。回想二十几年前,自己脚蹬“踢死牛”的纳帮子鞋、身穿粗布对襟袄,一身汗、一身土,去济南、上北京开会,那时候一点儿自卑感也没有,可今天不知咋的,进个县委接待室,竟有点不自在起来,难道自己真的落伍了?

正想着,杨主任来了,一声“勤俭哥”,四只大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杨主任端详了张勤俭老半天:“老了,真老了!”

张勤俭叉开两个手指头,比画着说:“都快八十了,能不老?”

两个人手拉手并排坐下,杨主任说:“勤俭哥,你前阵子写的信我收到了,你们县的环境污染问题这次算是彻底解决了。”

张勤俭连声说:“主任啊,你帮乡亲们解决大问题了,俺和乡亲们谢谢你!”

杨主任说:“快别这么说,都是应该做的,应该的。”

接下来俩人促膝长谈,仿佛又回到了往昔的岁月。当年,他们作为兄弟地区农业生产标兵,没少在一块儿开会、学习、切磋工作。说到当时的一些细节、一些见闻,两个人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说到一起去外地参观、到大寨“取经”、上北京开会,竟恍如隔世,令人不胜唏嘘!

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杨主任问:“勤俭哥,你现在咋样?老嫂子还好吗?孩子们过得怎么样?你家里还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助吗?”

只见张勤俭大手一挥,说:“都挺好,挺好!你老嫂子身体很好;孩子们都自立门户,过自个儿的小日子了,也很好;俺呢……”说到这儿,一阵剧烈的咳嗽,张勤俭稍停,接着说,“人到了这把年纪,还指望和年轻人一样?生个病、长个灾,也属正常!前些年,为办离休的事儿俺曾经找过毛蛋,刚参加革命那会儿只跟毛蛋单线联系,后来找不到他,没办法证明俺在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事。结果找了半天,愣没找到,俺估摸着他可能早已牺牲了。唉!为了让人民翻身解放,那么多战友都悄无声息地走了,他们说啥、怨啥?俺还活着,国家有政策,对俺们退休老干部照顾得挺好的,俺知足哩,也不想再找了。只有两件事,你如果能解决的话,帮俺一下。”

杨主任问:“什么事?”

张勤俭说:“一是修修俺乡里那条路。路不好走,乡亲们地里生产的东西运不出去啊。”杨主任点点头。

“再是给乡里解决台‘老抓’。”

杨主任愣了一下问道:“‘老抓’?什么‘老抓’?”

罗骏忙上前解释:“主任您不知道,我们这儿的老百姓,都管挖土机叫‘老抓’。”

杨主任诧异地问:“你要‘老抓’干什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