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灵幻大师全部演员 > 第94章 第一课(第1页)

第94章 第一课(第1页)

对于满屋子的嘲讽,韩信不以为意。对于现在众人的敬畏,韩信似乎也未有得意之色。若论涵养和处惊不变的功夫,他确实深厚。

这些又算什么呢?当年未曾发迹之时,韩信都能在众人的注视下忍受胯下之辱,今日的几句冷嘲热讽确实小巫见大巫了。不管怎么说,现在他确实身居总教官的高位了,这应该才是他在意的东西。

看到屋子内的气氛渐渐归于平静,韩信也略显大度地招呼那位始终竹竿一般僵立的学员坐下,满脸笑意地说道:“诸位同僚,若说战场之上冲锋陷阵,取敌酋之首级,在座应该有许多人强于韩某,这也非韩某之所长。若说统兵作战,决胜千里,在座诸位也是经年的悍将,也无需韩某多言,更称不上传道授业。现今候补军差学堂成立,诸位中绝大多数在不久之后都要担任第二师的各级指挥,如何短期内训练士卒,提升兵丁的战斗力,对第二师至关重要。对于这管理军队,练兵之道,韩某颇有心得。不妨与诸位沟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砥砺。”

这段开场白,说的那是相当客气。韩信首先说明冲锋陷阵不是自己所长,再说统兵作战未必比在场各位厉害多少。这两句陈述,多少安抚了诸位悍将心中残存的一较高下的冲动情绪,让人万分舒服。那么接下来,所谓的善于练兵,互通有无的说法也不会太过激起房屋内其余众人的争强好胜之心。

语言的艺术!

高情商的做法。

可是韩信不该就是个低情商的人吗?不是应该直接在课堂中高呼,“练兵我多多益善,在座各位都是垃圾”吗?想当年,和刘邦对话之际,韩信就在字里行间直白地表达了带兵打仗,刘邦远远不如自己的意思。也许就是在那时,在刘邦的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一个当面就能如此贬低主公的人,会对主公有多少发自内心的敬畏呢?所谓的知遇和提携之恩在他们看来,也无非是自己太过优秀,到哪都是金子,你提拔不提拔根本不是关键。

对此,我倒是觉得并非如此。也许仅仅确实是因为刘邦的军事指挥能力太过低水准了。纵观刘邦的一生,除了能偷鸡一把,第一个杀入咸阳之外,似乎没有太多的胜仗可言,人生中亲自指挥的战斗输多赢少。哪怕是唯一一次进军咸阳,也主要是因为鸿运太过当头,项羽一人就吸引了秦国诸多的军队主力。

在韩信与刘邦关于各自能统兵多少的谈话中,韩信曾言刘邦可统十万大军。也许,所谓的能够统率十万大军的说法,韩信已经是将马屁拍到了自己能够忍耐的极限了。在我看来,刘邦的军事指挥能力和蒋公一般,最多连排长的水准。

也许,所谓韩信低情商的说法,仅仅只是后人对于一个如此牛逼又不得善终的名将寻找的唯一合适的理由。

作为一个优秀的军事统帅,特别是兵仙一般的人物,知己知彼是基本的素养。面对这一屋子的历史名将,韩信多多少少应该知道,自己虽然是优秀的一个,但绝对不会是唯一的一个。兵家流派众多,哪怕你在这一流派位居魁首,也不代表在整个兵家杰出人物之中你还是执牛耳者。

兵家,研究军事科学的门派。在汉代,兵家就已经分流出四大派别。兵权谋家、兵阴阳家、兵之势家,兵之技巧家。

所谓兵之权谋家,是指在战争中依靠权谋取胜的一类军事家。他们善于在战争中,利用谋略克敌制胜。这种谋略一般是战略高度的,利用掌控全局的谋略,决胜千里。韩信就是兵家中权谋家的典型代表。此外,兵家开创者孙武也应该归入此类。

兵之阴阳家,讲究虚虚实实,实示之以虚,虚示之以实,真真假假,阴谋诡计。这一类人,相比权谋家的战略层面,多半专长战术层面,且给人智近乎于妖的感觉。历史上张良、小说演义中的诸葛亮应该归为此类。

兵之势家,侧重于战斗中实际战术的指挥运用。这不但包括排兵布阵,骑步兵的如何运用,甚至包括战场士气的激励和鼓舞。这类人,往往都具有图腾式的特点,哪怕在相对劣势的实际战场中,哪怕兵力、粮草、士气都远远不及敌人的时候,可能只因为统帅个个人魅力,往往会出现反败为胜的惊人战果。楚霸王、唐太宗应该归入此类。如果说常遇春能算作兵家,他应该也属于兵之势家。

最后一类兵之技巧家,说的就是善于利用各种武器工具的一类军事家。他们多半在几千年的血雨腥风中,对军事工程技术发挥了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

当然,这样的划分不是绝对的。一些个高手往往横跨了多个流派。

当下的教室内,人人专心地听着韩信的讲话,个别学员还拿着笔,认真地坐着笔记。在我看来,大家最终选择认真听讲,无非两种原因,一种是慑于韩信的威望,完全是百分之百的崇拜与佩服下的认真听讲,还有一种则是真正的想了解一下你韩信到底有多少本事,做到所谓的互相切磋,互通有无。

此时只听韩信款款到来:“为将者,须知兵之数目几何。若统帅千军万马,差个几十几百当然无伤大雅。可对于下级军官来说,往往几个人的差异就能决定胜负。今后的第二师建制,若论人数,可能仅数千人之数,远非当年我等旌旗一挥,数十万大军形影相随之势。何况罪魂虽厉,也尚不成气候,多半无需大军全线出击。由此看来,小队人马的指挥作战是重中之重。因此,兵数几何必须精确,才能统筹全局,无往不利。”

韩信顿了顿,环顾台下众人表情,见众人对其观点并无明显反对之意,继续说道:“我且先出个题目,诸位同僚先听之。问,某将率众一千五百对敌,一战死伤四五百人。剩下众人,站三人一排,多出二人;站五人一排,多出四人;站七人一排,多出三人。敢问诸位同僚,其麾下尚余多少士卒?”

原本这样的问题,若要问精确的剩余人数,对于在座的古代将领来说,真的毫无意义。一将功成万骨枯,对于与士兵同甘共苦的将领来说,所谓的同吃同住也仅仅是带兵的一种手段,宣誓将兵一体,只为上阵杀敌之时,让士兵拼死效命,哪怕是粉身碎骨,血洒疆场也无怨无悔。可实际上,到底死伤多少自古以来对于将领来说,无非只需知道个大概数字,从来无需精确到各位,哪怕是十位百位。

若这样的问题抛出,必然有不服之人当场嗤之以鼻。带兵打仗,向来都是人命堆出的胜利,若是每每死人,需要精确计算每个人头,那还打个什么仗?可关键就在于,在发问之前,韩信就已经说明了精确知晓兵丁数量的现实意义,自然大家也不好说什么。

要说此题一出,确实鸦雀无声,关键大家确实不会啊。底层军官,连字都不认识,怎会这玄奥的数数之法。若是那识文断字的领兵之人,早已脱颖而出,身居高位,挥一挥手,烟尘四起,谁还会在乎究竟死伤人数的数字有多精确呢?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绞尽脑汁也不知其解为何。个别之人,眼神空洞,茫然一片,似乎连题目本身的题干意思都不理解,不知所云,更别说求解了。

我内心嘿嘿一笑,暗道,这不就是韩信点兵的题目吗?小学时课外加练的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教材中,正有此题。

难道说今日第一课,在这么多古代名将的见证下,我就要大出风头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