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捉了李梦庚和元帅王玉等,跑到绍兴投降了张士诚的大将吕珍。
后来,谢再兴的弟弟谢三、谢五守余杭,李文忠带兵攻打,派人去说降。
谢三说:
“投降可以,我等原本是淮西旧人。只是要保证我等的身家性命。”
李文忠指天发誓:
“你们放心,我是总兵官,说了不杀,谁敢杀你?”
谢五等献城投降。
朱元璋闻信叫李文忠把他们解送至应天,李文忠怕他们被杀,失了信誉,上奏说:
“这些人千万杀不得,杀了即失去信誉,以后怕再无人敢来投降。”
朱元璋对亲贵之人的背叛已恨入骨髓,说:
“谢再兴是我的亲家,又是淮西旧人,竟敢叛我去投降张士诚,情不可恕!”
硬是将谢五等人凌迟处死,并将首级用石灰腌过,派人送给谢再兴。
谢再兴便与朱元璋结下不共戴天之仇,在围攻诸暨时奋不顾身,冲杀在先。
但朱元璋之甥李文忠及胡大海的养子胡德济沉着应战,相互配合,将他们击败。
朱元璋听到胜利佳音,非常高兴,将李文忠、胡德济召至应天,赏赐衣服名马,提升胡德济为右丞,并向他们了解张士诚军中情况。
李文忠已学得朱元璋随时察访敌我情势的作风,便胸有成竹地说道:
“近日士诚境内,流传一首民谣,不知父王听说过没有,很有些意思的。”
朱元璋早知民谣往往是民心的凝结,古代王者就有派专人下去搜集民谣以了解民情民心的做法,故很重视民谣,不但自己派人搜集,也经常叫手下将领注意谛听。现在听见李文忠搜集到张士诚境内流传的民谣,很感兴趣,说:
“好,你快说,是什么民谣。”
“如今张士诚的士民中,都在唱:‘丞相做事业,全凭黄、蔡、叶;一朝西风起,干瘪。’”
朱元璋立即仰面哈哈大笑,说道:
“好,好,果真有些意思!”
张士诚,小名九四,泰州白驹场(今江苏东台北)人。出身私盐贩子,元末趁乱揭竿而起,割据江浙,自称吴王。为人骁勇,外表却持重寡言,待人宽厚,颇得民心。有器量,却少主见,遇事优柔寡断,且胸无大志,只想守住那一亩三分地。因驭下无方,贪污腐败之风滋长,终被朱元璋一举荡平,活捉后,被朱元璋戏耍而杀。
原来张士诚与陈友谅个性迥异,虽然骁勇,却外表持重寡言,待人宽厚。他有器量,却缺少主见,遇事优柔寡断。他不像陈友谅那样野心勃勃,无远图,只想守住已有的地盘,永世享乐,不思新的进取。
他手下的文武官员,都是当初一同起事的私盐贩子。他们攻占平江(今江苏苏州)后,很快沾染上腐化享乐的习气,修府第,建园林,畜声伎,购图画,玩女人,赏古董。天天歌舞,夜夜酒宴。甚至带兵出征,也随军携有歌妓舞女。这样的将领,躺在温柔富贵之乡,哪里还敢去拼死厮杀。凡出兵派将,点到名的人往往躺倒不干,以邀求官职和沃田美宅。只有满足其要求,方才起来任事。打了败仗,跑到张士诚面前一啼哭,张士诚便不追究战败之责,反而温言安慰。如此赏罚不明,必然导致上下离心,纪律松弛。
听民谣,知东征时机已到(2)
张士诚自称王后也大造宫殿王府,修建了富丽堂皇的###楼、齐云楼、香桐馆、芳惠馆作为金屋藏娇、寻欢作乐之所,日夜深居高拱,歌舞不断,和一帮文人学士啸风吟月,舞文弄墨。军政大事,全靠张士德拿主张。
张士德小名九六,有文才,知礼贤下士,也骁勇善战。在他主政时,张士诚政权颇为兴旺,只是好景不长,张士德在常州与徐达作战时被俘,不降而死。
张士诚只好让小名叫九七的弟弟张士信作丞相。这张士信与张士德恰恰相反,骄奢淫逸,无才无德,又妒贤嫉能,腐化透顶。他有数百妻妾,个个珠金玉翠,衣饰鲜丽如天人;后花园中的采莲舟,皆用沉香檀木制造;一次宴会,要花费上千石米;连行军打仗,也载歌伎相随,每天以酣宴博弈、踢球歌舞为事。
张士信只顾自己享乐,一味不理政事,办事专靠参事黄敬夫、叶德新、蔡叶文。此三人谄媚奸邪,弄权舞弊,胡作非为,把国事弄得一塌糊涂,故有此民谣流传。
朱元璋早已派人把张士诚东吴国内之事侦探得一清二楚,故听了这首民谣,不禁会心地哈哈大笑,说:
“我诸事无不经心,执法必严,尚且有人瞒我。张士诚终岁不出门,不问政事,岂能不被人欺瞒!”
李文忠点出民谣中的要害说:
“父王,这民谣中的‘一朝西风起,干瘪’一句,实是要紧。‘西风’,不就是指的我们西吴吗?西吴一起,东吴必败,民心如此认为,我们是否要早点###张士诚?”
朱元璋点头无言,过了半晌,才说:
“当今之世,拥有重兵的,河北有孛罗帖木儿,河南有扩廓帖木儿,关中有李思齐、张良弼,这些人都是元将。然河北兵能战却无纪律,稍有纪律而士气不振者是河南兵。关中之兵则缺少粮饷,道路不通。江南只有吾与张士诚两支部队了。张士诚这个人多奸谋好用间,他的部下尤其无纪律。现在友谅已灭,西部已平,北边元兵内讧争战,吾只须修明军政,委任将帅,等待时机,只要几十万大军即可一鼓荡平他。”
李文忠知他对扫平张士诚已成竹在胸,不禁欢欣鼓舞,摩拳擦掌而去。
朱元璋下令加紧训练,做好攻打东吴的准备。为解除后顾之忧,他利用元朝皇太子为争夺皇位与元帝发生宫廷内斗之机,送去金银珠宝、美女名马与镇守河南的扩廓帖木儿通好,劝他说:
“阁下如要挟天子令诸侯,创业于中原,则当拿出诚心,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