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宏亮,是宏广的弟弟,是个干练的人才。”
“他,写的行略不错,估计也该有新的送回来了,一旦送到,不要耽搁,需立刻送我阅看。”
派人往宁锦一线,同时深入虏境,这是张守仁亲自安排的一个重要的伏子。
北方情形,向来听说的多,亲历的少。
崇祯十一年时,一路北上,经历的东西叫张守仁十分感慨。
他现在对大局上有所犹豫,有介入的想法,也有置身事外的打算。
想介入,是因为不愿大明在东虏手中吃亏太甚,在此事上,他有很强烈的民族情感。而想置身事外,则是因为大明在现阶段已经烂在根子上,做一些事,为自己博军功和做晋身的资本是可以的,而真正投入自己的全部力量,在尚未经营成熟前与东虏做殊死博斗……他要真切了解到,北方的军镇,是否能最少助自己一臂之力,从山海关再到宁远,再到锦州,到底朝廷动员的力量有无决心和战意?
一切不了解的情形之下,光有圣意就叫他领全军北上,那是绝无可能的事。
“请大人放心吧,此事交给宏亮去做,十分合适,他是我们最优秀的人才,一定会有叫大人满意的东西送回来。”
“嗯,如此最好。还有,找一个得力的书启官进来吧,我有一些要紧的书信,需要连夜书写,加急送走。”
“这么晚了……”
“不妨。”张守仁抽出脚来,自己擦干,苦笑一声道:“我的大舅哥,现在这个时势,还远远没有到我们能安享燕乐的时候啊!”
……
……
丁宏亮是在年前入的山海关,在看到那巍峨高耸,挺拔险峻的雄关耸立在自己眼前之时,他差点以为自己是在梦中,当着那雄关之时,他也唯有苦笑几声。
在京城与大量的粮车车队会合时,原本以为是要出口外,然后从草原上绕道,经过土蛮和科尔沁部落等草场,绕道辽西,然后才抵达辽中地区,漫漫长途才算结束。
但经过通州、三河、玉田、丰润、永平、抚宁,一路过来,就是在官道上行进,从京师出发时粮食就有二百辆以上,到达山海关时,粮车已经有过千辆之多!
每辆车,都用双牛拉车,还有夫子帮着推车,都是健壮的汉子,一个个肌肉盘结,劲力十足的模样,每辆车都最少拉着两千斤左右的粮食,还有一些物资用油布盖着,十分隐秘,连丁宏亮这样的押送人员都不能靠近。
粗略算算,押送人员有过百,都是带着武器的剽悍汉子,一个个都是眼神阴冷,身上带有杀气的居多。
出通州后,每人都是骑马而行,骑术也都不差。
丁宏亮表现的不敢太出色,但亦不比谁差,按孙七的说法,这小二百的江湖刀客,足抵关外总兵官的二三百人的家丁,真打起来,反正谁也不惧。
但这一次雇佣这么多好手过来,显然是吃亏了。
孙七提起来,就是哀声叹气,大叫不值。
原本是要走口外,从蒙古人的地界到辽中去,虽然现在是满蒙一家,正经的蒙古部落不敢劫掠卖给满清的粮队,他们在饥饿难挡的时候,也指着这些粮食来救命,反正随着清国几次入关,所获不小,普通的牧民家里都可能有一两个汉民当奴隶,有汉人的女人在大家的毡包里暖脚,随随便便的也能提出几十两银子出来,历次出塞,抢的当然是值钱的东西,无非是汉人中的青年男女,还有丝绸和金银,除此之外,什么香炉铜盆之类的日常用具,也是见着什么抢什么。
倒是粮食,抢是肯定不成,只能是靠购买,好在有晋商在,有银子就能买到粮食,所以历来没有部落公然抢掠粮队,只有那些不分满蒙汉的马贼们,无视规矩,粮车遇着了也会被劫,雇佣江湖刀客,就是防着马贼,孙七寻找的人手当然也得是胆大心黑,身手不错的好手才成。
只是这一次不打口外走,直接走的是京师到宁远这一条大道,名义上当然是打点过了,是用的往宁前诸堡运送冬春储粮的名义,宁前堡墩众多,屯田的军户和百姓有数十万人,冬春之交时最为困难,每年朝廷都会有大量粮食送到宁前,这一路上,除了孙七带的这个粮车车队,其余的粮队也是络绎不绝,沿途行进,倒也并不寂寞。
从京师到宁远是九百里,因是最要紧的军国要道,每年沿途的官府都会调拔民夫加以修葺,所以道路情形还算完好。
过山海关时,看着老龙口等要紧关隘,还有那些飘扬着的大明山海镇的军旗,丁宏亮也是有心驰神摇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