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 第二十七章 青年离去(第2页)

第二十七章 青年离去(第2页)

张謇曾去过朝鲜,因此被认为是朝鲜通,帝党经常征求他的意见。在朝鲜问题上,他一贯是强硬派。

皇帝被强硬派所包围,而且正当年轻气盛之时,所以一开始就倾向于主战论。

西太后属于软弱派,这并不是因为她掌握了现实情况,而是想把自己的六十寿诞过得平安些,她赞成李鸿章动员列强出面干涉日本的方针。

不战而使日本从朝鲜撤兵,是再好不过的。但是,李鸿章这个人偏偏放着最有效力的英国不用,而期待俄国的干涉,岂非天大的失策!

日本的外交方针是依靠英国,如果英国方面加强压力,那么,日本或许能改变政策。就连主战派的急先锋陆奥外相也反对以英国所承认的宗主权问题为开战的借口。

可惜,对于这一情况,清政府的中枢机构却不曾察觉,很可能是情报渠道在某处堵塞了。

据《德宗实录》记载,光绪帝命令李鸿章调查军备情况,是在阴历五月二十九日(阳历7月2日)。李鸿章复奏:“北洋铁、快各舰,堪备海战者仅八艘,须支出军费二百万两,及至三百万两。”

光绪帝接到奏折,不禁大怒。

“你长年监督海军,前次报告海军演习情况,不是说备战充分吗?而今说什么堪备实战的只有八艘,是何居心?你究竟练了多少兵?”

光绪帝的谕旨是严厉的斥责。同一天,皇帝给刘铭传发电报,命他上京参谒。

刘铭传是李鸿章的直系人物,因镇压捻军有功,被任命为台湾巡抚,去搞台湾的近代化。中国铺设的第一条铁路,就是在台湾,从基隆经台北到新竹的铁路,这时已经完成了。

光绪帝起用这样有实务能力的人物,为非常时期做准备。当然,这并不是皇帝一个人的主意,肯定是帝党的建议。

具有反李鸿章倾向的帝党,居然起用了李鸿章直系的刘铭传。感情终归是感情,为了国家的未来,必须跨过派系,把有能力的人才安排到适当的职位上。这是帝党人们的想法。

反过来,这件事也说明帝党相当缺乏人才,特别是具有实务才能的人。这里有科举考试的第一名,有长于文章、善于辩论的优秀人物,一句话,有的是理论家,但缺少实践家。

刘铭传接到电报,称病没有上京。也有谣传,说他同李鸿章商量了,拒不进见。但是,刘铭传在次年死去,可见并不是装病推脱。

帝党的目标是寻机使空有其名的皇帝亲政名实相副。

阻止日军入侵藩属国朝鲜,是宗主国的正当行动。——这是正确的言论。

正确的言论谁也不能反对。西太后也不能否定这个原则吧,至少不能正面反对。排除西太后,也许就是促成皇帝亲政的契机。

主张开战的帝党抱着巨大希望,这一点,李鸿章也很了解。

“糟透了……”李鸿章一天里不知要嘟囔多少回这句话。

北洋军的实力他最清楚,他也知道日军的实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