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有秦朝这个词吗 > 第十三章 秦皇起始篇我的未来不是梦3(第1页)

第十三章 秦皇起始篇我的未来不是梦3(第1页)

春申君组织了五国攻秦,秦国向楚国报复那是早晚的事,楚考烈王痛骂春申君之后,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不得不又和春申君商量起应对秦国报复的措施。打仗春申君能力不行,也没那个胆量,但说到如何抵御秦国的进攻,春申君却是有办法的,他灵光一现,给楚考烈王想出了后世闻名的鸵鸟战术——迁都。

面对秦国即将到来的进攻,春申君向楚考烈王提出了迁都,虽然他这种提法有贪生怕死的嫌疑,但有一点他说的不错,也很实用,一旦楚国把首都迁到大后方,秦国想要灭亡楚国,就必须首先考虑自己兜里的钞票有多少,因为楚国的大后方距离秦国较远,秦国士兵不是超人,想打仗必须有充足的后期保障才行。

在楚国的历史上,早就有为躲避秦国攻打而迁都的传统,当时定都钜阳就是因为在公元前279年,白起率兵攻打楚国,由于楚国国内都是无险可守的大平原,秦国军队一入楚国就打得楚军落花流水,作为当事人的春申君至今想起白起都浑身打哆嗦,白起率军回秦后,楚国为避免首都再遭战火,主动迁都钜阳。

楚国在战国时期曾先后两次迁都,由于原首都名为郢城,为了照顾面子,每次都掩耳盗铃式地把新首都更名为郢城,因此楚国出现过三个郢城。

公元前240年,这一年对蒙骜来讲是有着历史意义的,就在这一年他光荣去了阴曹地府,再也没有买到返程票,秦国人很悲伤,然而其他六国却高兴得像过年一样放起了鞭炮,这种待遇也只有白起死的时候才享受过。

战国时期是一个崇尚改革的时代,各国都在忙着改革,但真正成功的只有秦国的商鞅变法。在商鞅的折腾下,秦国在政治、社会、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秦国在法家理论指导下,国家的弊病得以清除,综合国力得到提升,用人机制变得灵活,蒙骜就是商鞅变法的直接受益者。

在各国都停留在贵族当政的幼稚阶段时,秦国发起了人才选秀活动,不管你是谁,阶级出身如何,只要有能力秦国就重用,尤其秦国特别迷信洋专家,招聘广告贴到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些才能出众但出身低微的外国人,通过人才交流的方式来到秦国,为秦国发展奉献了毕生力量,典型的有范雎、蒙骜,等等。

反观战国其他国家,话语权都掌握在如四公子之流手中,这些人心中装着他自己,他们任人唯亲,拉帮结派,上欺君主,下毁人才,在政治上善于权谋之道,在治理国家方面却一窍不通,在政策的制定中只考虑家族利益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把国家搞得一片狼藉,典型人物代表:楚国春申君。

秦国是一个崇尚自然的国度,出于万物皆自然,有法天下行的哲学考虑,他们在国内推行法家思想治天下,有力推动了秦国的发展。他们首先摒弃啃老族,然后对官员实行绩效考核,庸者下能者上,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条文,对犯罪分子坚决予以打击和惩处。

秦国在国内坚决执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并制定了割鼻、断足、腰斩等用刑办法,给秦国上下带来了一片清平之象。对比其他六国,王国上下被权贵搞得乌烟瘴气,这些人满口仁义道德,却一肚子男盗女娼,以德治国而当权者却肆意地践踏道德底线,衰落是必然结局。

秦国在军队内部也进行了当时最先进的军事体制改革,商鞅首创军功授爵制度,只要你能立志从军,就能衣食无忧,只要立下战功,就能加官晋爵。为了提高战斗力,秦军规定,衡量士兵功绩的唯一标准就是敌人的头颅,只要你砍得多,国家就给你官做,而且如果你光荣牺牲,儿子从军后还可以继承官位。

秦军在战国战场上是典型的恐怖分子,不但作战不要命,而且见人就砍头,这也难怪,敌人的脑袋是士兵换取权势、地位、金钱、美女的砝码,再说军功还可以传给儿子,敌军头颅改变命运是秦军的座右铭,当兵成了秦国儿郎最热门的职业,在这种现实的功利思想鼓舞下,秦国开始了独霸天下的征途。

公元前239年,秦国首都咸阳发生两件大事:第一件事,吕不韦出书了,而且还带着新书《吕氏春秋》四处宣扬,引起极大轰动。第二件事,嬴政年满二十岁,按照法律规定,可以亲自裁决秦国军政大事了,可是他连续两次的亲政申请,都被吕不韦的内阁委员会否决,就连他的母亲太后赵姬都投了反对票。

对于吕不韦的出书问题,嬴政开始是很支持的,毕竟吕不韦对嬴政爷俩立下大功,他想冒充文化人就去呗!可嬴政亲自读完《吕氏春秋》后却敏锐地发现,吕不韦出书的目的不是那么单纯,他在这本书中鼓吹君臣分权制,提出君主集权会导致独裁统治,只有君主放权于大臣,才能实现国家大治,嬴政生气了。

嬴政从吕不韦的新书《吕氏春秋》中嗅到了危险气息,吕不韦在书中暗示始皇帝,国家大事是国家的事,而不是君主一个人的事,君王搞一言堂是违反历史规律的。在治国理念上,必须得把《吕氏春秋》中的吕不韦思想作为基本国策,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嬴政认为这是赤裸裸的夺权主义。

吕不韦和赵姬串通一气,对自己的亲政申请公开投反对票,嬴政更是生气,吕不韦不替自己说话也就算了,他虽然是自己的仲父,但毕竟没血缘关系,可赵姬是自己的亲妈呀,是自己最信赖的人,怎么也这么不理解自己呢?嬴政不明白其实很正常,因为他太小,根本没有读懂老妈赵姬的人生之路。

始皇帝嬴政做了秦王很多年,却越来越发现自己手中的权力少得可怜,只要自己的想法跟吕不韦不一致,最终都得按吕不韦的思路走,他慢慢认识到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他的所谓仲父吕不韦,可想扳倒吕不韦这座大山,自己又没有跟他抗衡的实力,嬴政开始思索着如何能建立自己的一套班底。

嬴政再也忍受不了做一名傀儡君王的生活,为了制衡吕不韦,决定秘密结社,组织一个保王小组。在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一理论思想指导下,他拉拢了昌文君、昌平君两只武装力量,准备随时清君侧。涉世不深的他哪里知道,在秦国一派繁荣的表象之下,除吕不韦还有着一股暗流在肆意涌动着。

话说秦庄襄王当年在赵国作质子,在吕不韦的帮助下,于落难之际娶了赵姬做老婆。赵姬本身就是吕不韦的舞娘,算是他的老相好了,可怜的嬴异人日后没完没了地戴绿帽子。后来秦庄襄王去世,吕不韦又获得了和赵姬再续前缘的机会。

嬴政年幼继位后,国家大事掌握在吕不韦和赵太后手中,为了方便工作,俩人又开始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接触,可赵姬三十多岁,正处于虎狼之年,年过半百的吕不韦很难满足她,吕不韦感到特别内疚,而且自尊心受损。

但是吕不韦不得不和赵姬搞联合,因为他们两个在秦国势力互补,一个是当朝丞相,一个是皇上的亲老妈,两个最大的实权派结合无疑对稳固私人地位,实现国家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吕不韦想与赵太后保持距离,一方面是生理原因,另一方面是怕担上淫秽宫闱的罪名,这足以让他政治前途彻底毁灭。面对既要停止和赵姬的不正当男女关系又要保持私人感情的两难境地,吕不韦抱着买卖不成仁义在的思想,为赵太后牵线拉桥,找了一个小白脸顶替自己,于是嫪毐成功登上舞台。

嫪毐在咸阳当时是属于自由职业者,他平时靠表演维持生计,不过他的表演方式很特殊,是用身体的某个生理部件摇呼啦圈。是人才从事什么职业都会成功,嫪毐凭借自己的绝活,引起了丞相吕不韦的注意。在吕不韦的一番严格审查之后,嫪毐由街头小混混堂而皇之地走进了秦国内宫,专业服侍赵太后一人。在嫪毐特异功能的服侍下,赵太后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出于传宗接代考虑,赵太后还为嫪毐生下两个孩子。

嫪毐充其量也就是个小混混,说他有政治野心那是抬举他了,但当他凭借为太后表演有功做到长信侯,尤其是和赵太后齐心协力生下两个儿子后,他头脑开始高速运转,感觉和太后的不光彩之事最终是瞒不了人的,事情一旦败露,他就会等来始皇帝的屠刀,自己死还倒罢了,可还有两个儿子呢。

嫪毐想要造秦王嬴政的反,他做了扎实的前期准备工作。首先他树立自己的威望,搞形象工程,具体办法是广招门客,让他们吃饱喝足之后为自己进行正面宣传。其次他通过自己自学政治学理论,了解到要想掌控一个国家,靠一个人是没有出路的,必须依靠整个统治阶级,于是他在朝中拉帮结派,伺机造反。

自以为聪明的嫪毐埋头大干造反准备工作,没想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始终被吕不韦完全掌控,吕不韦长期从事投机倒把工作,深知情报的重要性,在实施关于嬴异人的“秦王培养计划”时他就凭借自己的情报网络及时掌握了各方面东西,最终获得成功,现在吕不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搜集起情报来更是得心应手。

对于嫪毐在朝中搞的一些小动作,吕不韦虽然早就知道,但他认为这些都是低智商的游戏,靠拉拢几个地痞流氓,贿赂几个朝廷小吏根本影响不了大局,所以不用管他。再说吕不韦还有自己的私心,嬴政不是一直闹着亲政吗,嫪毐注定成不了气候的造反正好可以给吕不韦阻挠亲政找到借口。

吕不韦认为如果嬴政了解到嫪毐造反的真相,肯定会觉得政治风险很大,不再反复要求亲政,抱着能多掌两年权的自私心理,他坚决向始皇帝披露了嫪毐结党叛国的内幕,其中当然还包括嫪毐与太后的生活作风问题,嬴政听到这个消息很是紧张,最终决定应该抛弃分歧,依靠吕不韦的力量来铲除这次祸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